十分读书社读书

读书||《拆掉思维里的墙》有感

2022-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三棱镜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里讲的观点很多,但不是所有点都适合每一个人,比如:找男女朋友,刚毕业要不要立刻买房,结婚后是否马上要孩子等等。对30-40岁的中年人来说,这些抉择已经成为了历史,但还是有很多观点和案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作者写了这么一个故事:

周日去郊外旅游,你走到一个没有路牌的三岔路口。只有一条路能够到达你想去的峡谷,另外两条路则通往不知名的地方。现在是中午,时间还算充裕,你的食物和水也足够,你会怎么走?
小明和小强在不同的时间到达路口,他们都碰到了这个问题。
小强选择试着往前走。他想,即使走错路,也比原地不动强。他快步向前走去。一个小时后,他不得不重新回到起点。但是小强很开心,他兴致勃勃地告诉朋友们他在路上看到的美丽风景,也许下次他们可以往那边走。说完这一切,小强又开始尝试第二条路。他一路唱着歌,蹦蹦跳跳地走下去。
小明呢?他认为,有2/3的概率也不一定有收获。如果没有确定的答案,还不如就在原地待着呢!也许会有认路的人经过,告诉我确切的答案呢!小明就这样等啊等,直到时间很晚了,他觉得自己不能不走了。可是万一走错了路该怎么办?他慢吞吞地往前走,一直想着迷路的种种状况……终于,在三个小时后,他看到路的尽头被一条河流拦住。
“天啊,我早就应该想到的!没有搞清楚哪一条是正确的路就不要来!”小明很沮丧地一屁股坐在河边,连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小强和小明在一个月后的一次聚会上碰到,小强在给现场的朋友讲他的一段“最奇妙的旅行经历”,小明听出来,小强讲的就是他去过的那条河。“你瞎扯,那是一条错路,而且一点也不好玩,除了一条大河挡住路,什么也没有,没意思。”小明说。
“不会吧?”小强说,“你没有看到河中间那些白鹭和莲花吗?那是我犯过的最美丽的错误。”
小明耸耸肩:“你这么一说……好像有吧,不过我对这个没有什么兴趣。”

作者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同一条路同一件事,有趣之人收获满满快乐,无趣之人收获无尽难过。而我更多的体会到的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随我们心境变化而变化的,我们赋予它什么寓意就产生什么结果。

记得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个老妈妈整天闷闷不乐,焦虑的病情越来越重,去看心理医生。通过和医生聊天知道,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雨伞的,二女儿是卖凉鞋的。天晴的时候她担心大女儿雨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时候担心二女儿的凉鞋卖不出去。医生告诉她下雨天你想想卖伞的大女儿,肯定卖出不少雨伞;天晴的时候就想想卖凉鞋的二女儿,肯定收入不错。老妈妈按照医生说的去做,没几天她完全康复了。

这里同一件事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结果截然不同。很多时候所谓的幸福和快乐,就是要用积极的主动的心境去接纳、去感受。前面所列举的两个故事中,不管是两个人面对同一件事,还是一个人面对同一件事,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糟糕的体验是因为有一颗消极的心。

大多数人觉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快乐越来越少。总觉得小时候的生活有趣,就跟《杀死一只知更鸟》里的库斯特和她哥哥们一样,每时每刻都对生活充满好奇,多数情况下都是玩到忘记了回家吃饭和睡觉,那个时代“你妈喊你吃饭”是太正常不过的了。

时代发展到今天,电视、电影、智能手机终端、VR体感游戏、大型游乐场等,各种新奇的东西层出不穷,难道还没有那时候的打个四角,滚个铁环,找个斜坡坐个铁锹向下滑有趣吗?

《心流》中说幸福来自心流状态的高级体验。仔细想想,物质发达的今天,有多少时间有多少事情让我们投入到忘却自己。吃饭的时候刷着手机,消费着投喂的视频内容;工作的时候看着资讯,操心着国家大事;好不容易出去和朋友聚一回,又觉得自己啥都比不上别人,瞻前顾后的玩个游戏都放不开、不尽兴。

很多人虽然没有生病住院,但始终有一种莫名的焦虑和防御性的消极,不能从心底接受和接纳自己。你要对他说一点点他的不好,哪怕是友善地提醒,他想都不想立即反驳你的建议。

内心消极忧虑的人总是做A想B,做B想C……他们很少进入心流的状态,从而体会不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认知觉醒》里说人们的大脑分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受环境影响作出的反应,那是本能脑做出的反映,受同类影响的那是情绪脑做出的反应,自己控制的那才是理智脑做出的反应。相信没有人愿意接受自己像一低级动物一样只有本能脑和情绪脑,可很多时候做出的反应就跟低级动物一样,只会用本能脑和情绪脑,让环境和他人控制着自己的心志。

谈到被控制,想起书中另一个故事也挺有意思,有一次作者去打车,上车后车师傅说去近的地方就不开心,去远方地方师傅就很高兴。作者说师傅身上有个状态切换的按钮,有的乘客上来按一下开心师傅就开心起来了,而有的乘客上来按一下不开心,师傅就不开心了。就这样出师傅的心情完全控制在乘客手里。

再回到前面的两个故事,我们经常说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会让事物产生不同的结果,而正真能产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原因的是对事物的认知和当时的情绪,总结得到以下公式:

做出的反应=对事物的认知+当时的情绪

在认知不变的情况下,情绪好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就是正确的、理性的,情绪不好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就是错误的、感性的。

积极的态度是保持情绪稳定、内心平和的前提,当用积极的方式去面对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原因是积极思考会将问题推入理性脑,从而产生非常复杂的计算,做出更为明智谨慎的选择。

埃莉诺·罗斯福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

亚里士多德曾说的:“幸福就是求诸自身。”

就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的样子”,我们尽可能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扔掉安装在身上给别人控制的按钮,做一个完整独立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