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史——《资治通鉴•隋纪七•恭皇帝上•义宁元年(丁丑、617年》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卷云舒xj

【原文】

李密说翟让曰:“今东都空虚,兵不素练;越王冲幼,留守诸官政令不壹,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暗而无谋,以仆料之,彼非将军之敌。若将军能用仆计,天下可指麾而定也。”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始为守御之备,且驰表告江都。密谓让曰:“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曰: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多积粟,去都百里有余,将军若亲帅大众,轻行掩袭,彼远未能救,又先无豫备,取之如拾遗耳。比其闻知,吾已获之,发粟以赈穷乏,远近熟不归附!百万之众,一朝可集,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彼能来,吾有备矣。然后檄召四方,引贤豪而资计策,选骁悍而授兵柄,除亡隋之社稷,布将军之政令,岂不盛哉!”让曰:“此英雄之略,非仆所堪;惟君之命,尽力从事,请君先发,仆为后殿。”庚寅,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

朝散大夫时德睿以尉氏应密,前宿城令祖君彦自昌平往归之。君彦,珽之子也,博学强记,文辞赡敏,著名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尝荐之于高祖,高祖曰:“是歌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不须此辈!”炀帝即位,尤疾其名,依常调选东平书佐,检校宿城令。君彦自负其才,常郁郁思乱,密素闻其名,得之大喜,引为上客,军中书檄,一以委之。

【译文】

李密告诉翟让说:“如今东都空虚,军队平时没有训练;越王年纪小,留守的众官吏,政令不一,士兵百姓都有反叛的意愿。而段达、元文都,也都无知,没有什么计策,依我看,他们都不是将军的敌手。假如将军能采用我的计策,天下只要旌旗一指,即告平定。”就派他的同党裴叔方去窥探东都力量的虚实,留守的官吏发觉了,才做防御的准备,而且快骑奏表报告江都。李密对翟让说:“事情的趋势已经这样,不能不发动。兵法说:“先出动,就由自已控制;后出动,就为人所控制了。”如今老百姓闹饥荒,洛口仓很多囤积的粟米,离开都城有100多里路,将军假如亲自率领大军,快速行进,加以偷袭。由于他们地方远,不能去救助,而且刚开始没有防备,所以取下它,简单得就像捡地上的东西一样。等到他们听说了,我们已经获胜,发放粟米以赈济穷困的人,远近地方怎么会有不归附呢?100万的徒众,一个早晨就可以聚集起来,凭借战胜的威势,储养锐气,以逸待劳,即使他们能够前来,我方已有了防备呀。然后用檄文召请四方的人士,招揽各方贤豪,以提供计策,选用骁勇强悍的人,以兵权相授。这样来消灭隋朝的天下,布达将军的政令,那不是很盛大的事吗?”翟让说:“这是英雄的计略,不是我能够承担的;只能依你的命令,尽心竭力,请你先出发,我来殿后。”庚寅日(初九),李密、翟让率精良的军队7000人,离开阳城的北边,爬过方山,从罗口攻击兴洛仓,攻破了,打开仓库,任由人民取拿。体弱的老人,怀抱小孩的,在路上连续不绝地向四方逃难。

朝散大夫时德睿,以尉氏县归顺李密,以前的宿城令祖君君彦也从昌平前往归顺李密。祖君彦是祖珽的儿子,学问广博,记性很好,文章写得十分华美,闻名于海内,吏部侍郎薛道衡曾将他推荐给高祖,高祖说:“是用歌谣杀害斛律光的人的儿子吗?朕不需要这样的人。”炀帝即位以后,尤其忌妒他的声名,却照常选为东平书佐、检校宿城令。祖君彦自负自己的才能,郁郁不得志,想要作乱。李密平常就听到他的声名,十分荣幸能得到他,待他为上等的宾客,军中的文书檄文,全部委交给他。

【以史为鉴】

李密用抢粮仓以放粮来收归民心的策略,可谓是上策。

(备注:节选原文译文选自《资治通鉴》(司马光编著,辽海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