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红楼:是一场皇恩浩荡还是一场殊途离殇?
乍看像爱情剧
细看是斗争剧
品完是悬疑剧
回味是惊悚剧。
没错,这就是《红楼梦》!这部名著的魅力像口井,总能源源不断的掘出新的清泉。
红楼中关于贾元春的死亡有很多种说法。有人分析她死于宫斗,有人分析她死于党争,但同时存在一个巨大的可能——死于皇帝之手。
我们可以推断,秦氏轰轰烈烈的葬礼刚举行不久,贾府 “翁媳门”的桃色事件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传话的人应该也不少,也许是贾元春的争宠者,也许是贾府的政治宿敌。
这事儿看上去只是皇妃的家事,实则不然。一朝天子一朝臣,正逐步摆脱老皇帝阴影的新皇帝,急于建立自己的势力和权威,无奈这些功臣们的后代总是恃功轻君,已然成为胸中块垒。
基于这种感情基调,如再如有哪个不识时务的“块垒”出来活动一下,无疑正好撞到枪口上。
而这个悖时的“块垒”就是不识时务的贾府。
贾府秦氏之死,作为公爹的贾珍大庭广众之下如丧考妣,大操大办,极为有伤风化,本身就够荒唐的了!更荒唐的是,如此令人不齿之事居然还引来诸多王公大臣要员的祭奠!可颠倒认知,可扭转舆论,可见贾府在当时的影响力多么巨大!皇帝顿感颜面扫地,恼怒之余还有震惊。
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秦可卿的葬礼规格太高,乃逾越法规之举,而王公大臣们的祭奠又未经皇帝允许,存有拉帮结党之嫌。他们哪里把他这个新皇帝放在眼里?
于是他决定向贾府开刀。一切正如秦可卿判词所言“造衅开端实在宁”。
皇帝处理事情的手段是很高明的。那么,这帝王心术究竟有多厉害呢?皇帝并没有一开始就责罚元妃,反而一反常态地加封元春为贤德妃。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堵住天下人的嘴——你看,皇帝都加封元妃为贤德妃了,还准许归省,贾府这事儿根本就是谣传,谁有异议谁就是忤逆君意!
这一招果然有效,外在舆论一下子就止住了,再也没有人敢对这件事说三道四。
但这治标不治本,毕竟这件事情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要想真正重建皇族威严,还必须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这个人就是贾元春。
皇帝控制舆论后马上开始展开实质性的行动。修建省亲别墅几乎耗光了贾府的余资,若非林黛玉当初进贾府还带有一些财资,贾府早就亏空了。
贾府耗空,岌岌可危,他要动手了。
元春归省之时,已经露出一些不祥的端倪。元春归省时间非常诡异,选在戌时,也就是晚上九点多,回去在丑时三刻,也就是半夜两点多钟。正常的归省都应该是风风光光体体面面,为何元妃归省选在老百姓关门睡觉的时间?如此偷偷摸摸难道见不得光?“丑时”这个“丑”字是不是也大有嘲讽的深意?而且一路太监都在催促报时,仿佛元春此时不像皇妃省亲,倒像死囚上路一般。
也许在此刻或者之前,贾元春就已经感觉到了异样,因为皇帝对她到底是什么态度,她心里是有数的。她神色悲戚,欲言又止,丝毫没有衣锦还乡的喜悦,倒有些永远诀别的意思,大观园里短短几个时辰,她泣涕流泪达六七次;她叮嘱大观园让众人居住,对宝玉婚事操心,仿佛想让弱弟有所托付;她悲悲戚戚地抱怨“当初既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是不是就已经暗示她实际上早已被打入冷宫了呢?她的低调和伤感,在情绪上肯定不是一个得宠妃子的表现,反倒像受尽折磨,有苦难言。
既然她是被皇帝赐死,那么她究竟死于何时?
很有可能就是在省亲结束后,也就是太监催促的“丑时三刻”,这个时间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午时三刻”来。而判词上写的“虎兕相逢大梦归”也可以理解为丑时和寅时之间,笔者判断,她应该是在回宫后就立刻被赐死了。而后面写的很多内容,遮遮掩掩,再也不见元春露面,很有可能只是曹公的屈笔,是为了避免带来政治麻烦而故意掩盖这一真相,而真相可能就是——元春回宫后在丑寅交替之时已经被赐死!
此时,读者应恍然大悟:皇帝之所以准她省亲,既是为了堵住众人之口,实际上也是让她和亲人见个面,告个别,也算是尽了情义。所以,这件事情只能选择在晚上进行。
盛大的省亲恩典也许就是皇帝精心布局的一场生离死别!还有比这更惊悚更悲催的吗?虽然我们不愿以此恶意来推断帝王心术,但细细思量,却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再品红楼:是一场皇恩浩荡还是一场殊途离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