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老人,经常做这三个梦,说明他离“归去”不远了
01
梦境,虚幻无比,但也特别真实。
为什么梦境会如此“矛盾”呢?因为梦境的内容,来源于现实,而又升华于现实。人之欲望,会将现实的记忆杂糅起来,从而构造了一个梦境。
对此,著名心理学家郝滨先生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中写道:“梦中会出现欲望、情绪等各种感受......很多的时候理性需求与感受类需求是相互矛盾的。”
由于人既是感性的生物,也是理性的生物,所以每个人的经历、想法以及需求,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的梦境,也各有差别。
梦境的内容存在差别,但梦境的实质,是不会改变的。所谓梦境的实质,在梦境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看来,就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我们有什么欲望,就会产生什么梦境。比如你白天总是想着钱,那你晚上做梦,也会梦到钱,或者其它的资产物质。这,就是“欲望牵引”下的心理影响。
做梦,并不简单,也许它有某些预示。
02
一位老人家已经70岁了,卧病在床的他,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油尽灯枯”,所以他就希望见见身边的亲人,让内心不再有遗憾。
那天晚上,老人家睡不着,望着天花板的他,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自己,回忆起了跟祖父祖母在一起的时光。
他寄存在内心深处的记忆被牵引了出来。以往经历过的事儿,都一幕幕地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就像放电影一般。
回想起祖父祖母,他觉得特别暖心;回想起父母,他觉得特别怀念;回想起小时候的伙伴,他感慨时光匆匆,岁月催人老。回想了一会,他睡过去了。
在睡梦当中,老人家看到了自己的祖母、父母和小伙伴,他们都是当年的模样,只是更加光鲜亮丽了。对此,老人家特别高兴。
当老人走到祖父祖母的身边,祖父祖母突然说了一句:“我们来接你回家了。”对于他们的话,老人并没有抗拒,而是欣然接受了。
在梦境当中,老人生病的痛楚消失了,而且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温暖。这种舒服感,那是他从未有过的。
醒后,老人才发现自己做了梦。只是,他已经感觉到不太妥了,就跟家人说了些心底话,还说故去的亲人来接自己离开了,叫他们不要担心。当天下午,老人就走了。
03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老人在离开之前,会做这些梦呢?
首先,在人离开之前,大脑的记忆就会被释放出来,人们会回忆起过往经历的一切事儿。哪怕是六七十年前的事儿,也都记得特别清楚。
其次,在走向生命终点的时候,每个人感性的一面,都会被无限度地放大。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人,已经没有任何杂乱的想法了,只有对于过往的怀念。
第三,就是上文谈到的“欲望构造梦境”。由于老人产生了“念旧”的欲望,所以欲望就会给老人构筑“满是亲人朋友”的梦境。
当然,这梦境中的亲人朋友,多半都不在人世了。对此,一些年轻人和中年人,都会感觉到恐惧,难道这些人,就是来接老人“回老家”的吗?
说得浪漫一点,这些亲人朋友,都在等候着老人回家,别在尘世受苦了。而说得现实一点,这就是梦境“真实”的一面。欲望杂糅了过往几十年的记忆,营造出了真实到极致的一幕。
对于这些梦境,我们不要恐惧,也不要害怕,因为一切都跟欲望和记忆有关。梦到什么,都是自然的,没啥玄之又玄的东西在里头。
04
家中的老人,经常做这三个梦,就离归去不远了。
一、有关“故乡”的梦。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无论是谁,到了生命的尽头,都希望回到故乡,再看看故乡的山水风光。
对于那些回不去故乡的人,那他们就会做梦,以“过往的记忆”为基础,去构筑一个跟“故乡”有关的梦境。这个梦境,就是他们所向往的,最终的归宿。
二、有关“亲人朋友”的梦。
上文说过,人越老,越念旧。特别是那些即将归去的老人,特别感性,对故去的亲人朋友无比怀念,那梦到故去之人,也就不稀奇了。
一次两次做这些梦,说明只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已。而经常做这些梦,就说明老人离归去不远了,家人该做好心理准备了。
三、有关“过往”的梦。
就拿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他经历了七十多个春夏秋冬,那阅历绝对是特别丰富的。这些经历的记忆,在平常的时候,都不会涌现出现。
等到了差不多离开的时候,记忆将完全连接起来,成为了一幕幕的电影,让人在“回放”当中,简短地回顾这一生。由此,到达了“曲终人散”的终点。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