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53我的田野

最近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我的田野终结于何时,终结于何处?我是害怕终结,还是想寻找他到底在哪里?
当我开始蹬上自行车,进入中学校园时,在田野里奔跑、在河坝上放羊、在田间干农活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至于我自行车后座所能看到的熟悉的田野,也就越来越远。当我才开始离开自己的田野时,内心无比的激动,也无比的兴奋,但又无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心里想着总能逃脱一个地方,去到另外一个新鲜的地方了。 于是便连同一起放羊、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骑着自行车,到了十里之外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初中校园。
初中校园在十里之外的一个村子里,如果一直走柏油马路,骑自行车需要花上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走小路的话,骑自行车也得花上三十多分钟,不管是哪条路自行车都要在路上奔腾。从此我们不再为放羊所拖累,父母也不会过多的让我们去干农活,我们便以为自己终于远离了那个让人厌倦的地方。
对于才开始离开自己撒野了整个小学阶段的田野来说,我们刻意凭自己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小学放学的时候,我们总能花一些时间在路上玩各种游戏来消耗时间,这样回到家里,父母需要干的活也完成了,我们只需要继续写自己的作业,就能等待着吃饭了。回家的路上,可以与同学玩皮卡,一路磨磨唧唧,一布一挪,等到天黑才回家。如果有一片浅水沟,我们就趁着水少,天还亮着,将书包放在沟边,挽起裤脚,用双手去抓那些看摸起来似泥浆的泥。
与之前相反,等到去更远的地方,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反倒希望花更少的时间在路上,尽快的赶回家去了。于是每个人在等到放学的时候,都收拾好自己的自行车,恨不得一脚蹬起自行车就能赶到家。那些日子能够在马路上看到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年让自己的自行车疾驰。本来想着尽快远离这个地方,上了中学却反而感觉到在家里最好。
初中是在农村,也自然逃离不了田野,虽然身份变成了初中生,父母安排的关于农活的事情少了,但农民的身份,还紧紧的依附在我们身上。若是到了农忙季节,老师想花星期六或者是星期天的时间给我们补习数学,我们总会虽然也想在学校,但想到家人以最低的效率操劳的时候,我们总想在小麦正收割的季节,帮着大人在忙家里的事。
夏天的雨下得乖巧,十里之内下雨,十里之外,有可能还是晴天。那时学校正在下雨,虽然身在学校,心里还想着家里收小麦的事情,好在跟大人通知好,如果家里天放晴,学校老师就允许我们会去帮着收小麦,于是我们本来在纠结还要不要去学校,家里正好天刚放晴,便使命般的,可以正大光明的回家了。
真正回到家里,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忙,但偏偏就纠结于那天能够骑着车子赶回家里,帮上一些。
校园内知识的殿堂如此美好,校园外宽阔的田野也时时的抓住我们的脚掌。上初中时候两次的跑步,都是在校园外进行的。其中一次是在煤矸石铺就的路上进行百米测试,另外一次就是沿着马路上的底层标记进行一千米的赛跑。十年之前,那些在家里有这农活也要给学校学生上课的那些老师,始终脱离不了那原始的田园,那些上了中学,本以为脱离河坝,脱离农活的那些学生,也仍旧深深扎根在那片田野。
哪怕我现在离故乡再远,我还是想从故乡捧一捧泥土,一捧小麦刚没脚踝,葱葱绿绿茵染田野的季节里散发着春天小麦清香的泥土。
只要泥土,还在我的田野就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