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关于教研课的一点感想

2021-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JiuJiubaby

    正在写论文的时候,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两个跟教学相关的现象,想等论文写完后再记录下,但是又怕写完后懒于记录,还不如先记录下来,正好也转移一下思绪。

现象一

教学研讨已经完全成为一种形式。就自己的学校而言,大部分人把教研课当成一种任务,敷衍了事,大家的教案课件都是copy网络资源,没有一点自己的思考,更讽刺的是,学校大于40周岁的老教师可以不用上课。这样带来的后果是老教师不再重视教学,不带头做示范,青年教师得不到指导与成长。我觉得,一个年轻教师的课想要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除了自身的自觉努力外,师傅的督促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可是现在的师徒结对帮扶几乎就是形式,老教师懒于教你,居然还昧着良心觉得你很好,不需要再提高。这分明是老好人,在害你呀!

再说教学研讨主要问题是一时间安排不妥当。

学校是周一,二上完课,周三下午第三节再教学研讨评课。教师因为每天有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过了两天再评课已经忘的七七八八,根本很难给出具有实质性帮助的建议。

二,评课对象过于固定化。

评课是学校同年级部教师评课,我觉得这样会固定教师思维,永远停留在自己所教年级的水平,现在教学安排大都是低中高小循环,有的老师可能一辈子就教一个小段,平常本来就接触不到其它两段的教学,所以,非常需要不同年级段的听课与评课来宽化自己的认知与思维,这样只限与年级段评课,长期进去,只能禁锢在自己的小段落了。

三,评课语言缺乏指导性针对性。知道自己要评课的教师已经提前打好评课稿,照着朗读,而且大都是夸奖性的语言,说了一堆彩虹屁,最后来一句不痛不痒的建议。教师的工作本就忙碌,大家统一抽出时间坐在这里,难道是听你夸人的?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价,有一说一,且一定要建议比赞美多。

四,不尊重教学研讨活动。

我发现,在评课时,只有少数人在真正参与,大多数人都在干自己的事情,甚至还有人把作业带到听课现场和评课现场来改,部分还是领导,真是莫大的讽刺。榜样的力量在哪里?言行合一的态度在哪里?学校设立平台,我们应该尽可能参与,有很多人认为,这次,我没有上课,又不用评课就不要听了,还不如多改几本作业,有这样思想的可能真是小格局了。我觉得评课是非常能锻炼人的,也是能快速成长的一个渠道。听完课,你首先思考,这个课我来上,我准备怎么上?这时你就已经有了一个原创的教学设计在脑中,再同课异构,你的优点缺点,他的优点缺点已了然于心。

我个人心中的教研课形态。

一,上课与评课集中在一个下午。上课两节。评课也要两节课。不可压缩评课时间。

二.人人参与评课,每人说一个优点,一个缺点。优点没啥,可以直接说出建议。说缺点,还要给如何上的建议,也要说出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

三.建议有针对性,不要含含糊糊,让人听得模糊不清。我们可以将一节课分成很多小片段

如有导入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识字,写字,朗读指导,情境创设,整体感知等。

总之,一切在于平日,你的实力能力正是平日的积累参与思考的体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