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闯祸后,妈妈的第一反应被狂赞:父母的底线,决定着孩子的未来
文/一夕一晓
1
这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张纸条的照片,瞬间被暖到了。
山东淄博一名9岁男孩在小区骑车玩,不小心撞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汽车,碰坏了车灯。
事发后,男孩慌忙的跑回了家。但他妈妈知道原委后,立刻带他下楼,查看车辆的受损情况,并在车旁等车主。
之后,在久久没有等到车主前来的情况下,这位妈妈就蹲下,写了张纸条贴在车灯上,承诺赔偿,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
后来,车主李先生看到后,不仅没有生气,还连连称赞“这么做给孩子树立了榜样。”
视频被发到网上后,网友也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一场教育,孩子终生将受益。”
是啊,简单的一个做法,简单的一个道歉,简单的一个赔偿,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却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让他知道,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比责任感、比遵守规矩和法制,更重要的事了。
2
孩子是一张白纸,上面写满了父母的样子
看到这个妈妈的举动,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做法截然相反的妈妈。
今年7月,,在上海迪士尼,一个8岁的男孩在排队时,摸了前面小姐姐的臀部,女孩气氛之下,就批评了男孩几句。
谁知,孩子妈妈既没有为儿子犯的错误道歉,也没有趁机教育儿子尊重女性,相反,却和几个一起围攻女孩。
凭实力演绎了一场,有其母必有其子的闹剧。
有网友直接评论:看到了流氓是怎样诞生的。
而更多的人,则为那个8岁的男孩感到悲哀,摊上了这样的母亲,他的将来又会被带到什么样的地方去。
这些年,熊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引起大家的公愤,但几乎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去年,在去往的美国的一趟班机上,一个熊孩子骚扰邻座的华裔小哥,当小哥告知其父母后,其父母竟然对小哥大打出手。
今年,在某游乐场,一个熊孩子在滑梯处狠狠地踹了一位小弟弟,致其骨折,但混乱中,熊孩子却被妈妈悄悄带走。
这些父母总是认为,让孩子逃避责任,才是保护。殊不知,这种做法会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点点的忘记责任和底线。
正如卢梭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一般是由于他善良的本性被人引入歧途的缘故。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曾对250名青少年进行了长达13年的跟踪调查,如果父母有过犯罪经历,那么孩子的犯罪率要高出正常指标4.5倍。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最信赖父母,用错误的行为,把孩子引上错误的道路。
3
最好的起跑线,就是父母的底线
孩子犯错后,父母勇于承担的反应,有时看似不值一提,但其实对孩子影响深远。
慈善家韩红在《倾听》栏目中讲述了童年的一段小故事:
在她九岁时,父母离异,她和靠卖冰棍和送牛奶为生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虽然年迈,没什么文化,但却很重视对韩红的教育。
有一年冬天早上,天气十分寒冷,小韩红帮助奶奶一起送牛奶。当时她和奶奶的生活很窘迫,虽然帮别人送牛奶,她却从未喝过牛奶。
她看着奶奶挨家挨户送牛奶 ,忍不住拿起一瓶牛奶,打开瓶盖,看着结了一层奶皮的牛奶,舔了一下。
不想这个举动被奶奶看到,她教育韩红:“这瓶牛奶是别人家的,不是我们的,你不能打开,更不能喝。”。
然后,奶奶带着韩红向那家人道了歉,并买下那瓶牛奶。
这件事,也成为小韩红心底最重要的一节课,如何做人。直到现在,她已经成为一线大明星,都忘不了这个瞬间。
而正是知道行要有止、言要有度,她才能在浮躁的娱乐圈,在虚荣的娱乐场,始终保持本心,鲜有负面新闻。
其实,没有那个孩子从一出生,就能知对错、有担当。他们常常是用不知轻重的行为,完成对于世界的探索。
但愚蠢的父母会护着孩子,但其实也在误导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聪慧的家长都会抓住孩子犯错的时机,用纠错的行为,告诉孩子行为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
而只有方向对了,孩子的未来才能对。
4
父母的言传身教,胜过无数说教
《和孩子一起成长,是最好的教养》一书中说: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次修行。面对犯错的孩子,我们不能只是发火惩罚,而是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平和地帮助孩子,只有你真的够强大了,才能接纳并引导孩子去承担后果。
曾经听朋友讲过一个故事:
朋友家有一对八岁双胞胎男孩,很是调皮捣蛋,所以朋友一向看管很严。但有一天,两个小鬼,趁朋友午休之际,偷偷溜到一楼邻居,一位独居奶奶家里的小菜园里玩。
两个熊娃把邻居悉心呵护小菜园“临幸”了个遍,青菜拔出来,顶花带刺的小黄瓜掰成几段。
很快,原本生机勃勃的小菜园,就被折腾得没了个样。等朋友找发现时,小菜园里只剩下些幼小的弱苗在风中摇曳。
当时朋友很是生气,但她还是按耐住脾气,一五一十的告诉两个孩子,老奶奶养这些菜是多不容易。
在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她又带着两个娃到奶奶家真诚道歉,让孩子和奶奶制定一个月的契约:
第一,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赔偿奶奶的损失;
第二,每天写完作业后,要到奶奶家照料剩下的幼小菜苗;
第三,每人每天给奶奶读一篇故事。
为了给孩子们做榜样,每天她自己也去奶奶家做卫生,一起整理花园。
后来,两个孩子不仅跟老奶奶成了很好的伙伴,常常念叨,而且在学校里也变得很有耐心和责任,几次被老师点名表扬。
朋友说,连她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举动比她成天的吼孩子都管用。
是啊,孩子是一面镜子,镜子里映射出来的就是父母的样子。当你自己做好了,其实孩子也就做好了。
最好的教育,永远不在嘴巴里,而在父母的行动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里。
如果你真心的爱孩子,别忘了,比逃避更重要的是担当,比说教更管用的是示范,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教育自己。
而不是在孩子犯错后,你做那个更错的人。
作者简介:一夕一晓,女中青一枚,专注情感和育儿,有着写字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