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看的那些书
今天看老寒讲,他小时候就看过《倩女幽魂》,看过白话本的聊斋。
我想起我小时候也看过啊!
但我偏偏不记得倩女幽魂,
我记得画皮、婴宁、还有一个书生长了6个手指头的,忘了名字。
画皮是害怕,婴宁是很会笑,动不动就笑的一个纯天然、有机少女,
6个手指头就别说了,
这些特征都很明显,让人记忆深刻。
我小时候也不是看的白话本,大部分是来自小人书。
我们那时候看小人书,
我记得有一次过儿童节,
我的礼品就是一本小人书,
我握着小人书,从学校飞跑回家里。开心得飞起来。
我到现在记得的很多东西,都来自小人书。
我记忆最深的是,一本法国作家莫里哀的《《悭吝人》。
这是一部戏剧。
虽然只是小人书,可是编者选编的很好,
整个内容非常完整,
画面就是直接截取的当时舞台上的画画。
法国人戴的假发、贵族穿的长袍,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气。
当时看这本小人书,真是笑死。
老爷阿巴贡超级小气。
整天琢磨自己的钱,放在哪里他都不放心。
然后在自己家花园里挖了一个坑,
坐在家里,还是坐立不安,
院子里只要有狗叫,立刻就像弹簧一样跳起来,跑到花园里看自己的宝贝还在不在。
好不容易请一次客,
让所有仆人都贴着墙站着,
因为仆人的裤子,屁股后面都打着补丁。
我们到现在还喜欢嘲笑这种人,
但是理性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我有很多很多钱,我不信任银行,
可能有一天,我也会在自家的大花园里挖个洞,
然后我坐在美丽的花园里,
晒着太阳,
眼睛偶尔飘过我藏宝的地方。
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真是超好的一部剧。
里面的画面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阿巴贡恨恨的眼神、仆人戏弄他的样子。
前年在深圳看了孟京辉的《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没全部看懂。
话剧票倒很贵。
现在也舍不得了。
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各有各的小气绝招。
我最喜欢的还是阿巴贡和泼留希金。
泼留希金,果戈里是这么描写的:他每天在自己庄园的路上走来走去。见到一块儿旧鞋底儿、一片破布、一个铁钉、一块碎瓦,他都拾回家去。他走过的道路,用不着打扫。
其实泼留希金的这种特性,我们身边很多大爷大妈都有啊。
有一些大爷大妈退休后,没事干,整天就在街边溜达,弯腰看见什么都拾起来。
也不管有没有用,先捡回家再说。
我们小区,据说住了很多公务猿。
我经常看见有几个大爷大妈,总围绕在垃圾桶旁边。
我们小区至少有20几个垃圾桶吧,
从这栋到那栋,
只要放下一个纸皮,转眼纸皮就没有了。
身体受过饿,心理一辈子都忘不了。
同理的,如果心理受过伤,身体也不会忘记。
我还看过雨果的《悲惨世界》。
记得冉·阿让。
不喜欢,很阴郁。
太惨了。
只是偷了一块面包,就要坐牢。
即便做了好人,
警察还要盯着你。
好讨厌那个沙威。
好讨厌贫穷。
现在再看,肯定会有一些新的看法。
人在成长,这些都是很珍贵的启蒙。
我看电影、电视什么的,不喜欢重看。
图书倒不属于这例,
很多书可以反反复复的看。
翻到哪页看哪页。
之前在地摊上买了一本二手书,
《近代古典小说》
里面都是一些才子佳人、神仙鬼怪,
照例是书生被狐仙给迷了,
然后道士开始捉妖,
整一本厚厚的书,
大体都是这些。
看完自己都很奇怪,
总是这些套路,
为什么还能看下去?
后来想明白了,
好莱坞大片讲来讲去,
也不过讲的就是英雄拯救世界,
我们照样看得乐此不疲。
人类的故事都是这样:
英雄拯救世界、
才子爱上佳人、
金钱和欲望、
正义和背叛
翻来覆去。
我们看了很多,记住得并不多。
一本书能记住5%就不错。
记住的5%,你就再也不会忘记。
因为这5%,是你自己的思想主动的选择留住在你的大脑、你的心灵里,你的身体里。
其他95%对你并不重要。
就这5%,慢慢就塑造了现在的你。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由片段化塑造成的,
现在很多人批评碎片化,
这没有意义。
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灵魂其实比我们自己更清楚知道要什么。
他会选择留下什么、舍弃什么。
我现在在看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我就不喜欢。
太阴郁了,
太宰治明显有神经质。
一个人反复把自己往死了做,
不是精神上有疾病吗?
第五次终于把自己弄死了。
我还是喜欢读一些阳光、有趣的、能开脑洞的东西。
我有义务让自己快乐,
有义务让自己活得不像一个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