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不能让我“做自己”?
昨天见到一个妈妈,手里抱着小宝,后面跟着大宝,咋一看大宝是一个非常乖巧的小女孩。
“唐唐,说阿姨问好",孩子没有说话,把头靠近了妈妈,“快问好啊,这孩子怎么一点没礼貌”没关系,他可能刚来不熟悉,一会就好了,看到妈妈有点着急,孩子更加退缩,我赶忙补充道。
“去和小朋友玩吧”,在妈妈的"指示"下,唐唐犹豫了下最终开始小心翼翼的靠近另外两个小朋友。
感觉的出来这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并不是特别好,她需要一点引导。
“唐唐你想玩什么?阿姨和你一起玩好不好“,她点了点头。在玩拼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她属于被动接受型的孩子,所以就一直启发她,希望她可以发挥主动性,就这样大约10分钟的时间,我们完成了一块拼图。
通过游戏我也大概了解到孩子的确有点不太自信,对于外界的事物持有怀疑的态度,不会主动去接触和尝试。
游戏结束和妈妈聊天,妈妈告诉我她看到别的小朋友那么主动积极,见人就会问好,她好羡慕啊,觉得他们好懂事。
她也就经常“教导”孩子应该怎么样和别人打招呼,和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孩子非但没有改,却反而越来越内向,她就很着急,有时忍不住还会说两句,听完妈妈的话我也似乎明白了唐唐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现。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爸爸是足球运动员,孩子一出生爸爸就告诉他“孩子快快长大,未来你要比爸爸更加优秀”。
儿子2岁多的时候,爸爸就开始培养孩子踢足球,给孩子报各种训练班,周末带找孩子出入各种运动场馆,孩子也很争气,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和其他大点的孩子一起踢球了,爸爸也因此骄傲不已。
但是有个问题就是孩子厌恶运动,他虽然很努力,但是她天生不喜欢竞争,比起足球他更喜欢舞台,他喜欢给其他小朋友讲幽默的笑话,用玩具扮演各种角色然后在内心和他们对话。
于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开始不在听从爸爸的指挥,但是对孩子给予厚望的爸爸怎么会轻易放弃,于是各种争吵,不满开始充斥着整个家庭,最后孩子为了躲避爸爸不得不离家出走..........
这两个例子或许只是万千家庭的一个缩影,太多的爸爸妈妈想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的附属品,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控制孩子的人生,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我给你的就是最好的,你的未来我已经规划好等等,而这些看似为了孩子的举措就真的对孩子好吗?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第一个案例中,妈妈觉得大家都喜欢机灵,活泼,见人打招呼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会招人喜欢,将来进入社会的发展也会更好一些。
记得当时我问这位妈妈,你怎么就知道见人打招呼或者机灵的孩子就一定会发展好了,妈妈说社会上发展好的人不都是这样吗?那你能举个例子吗,妈妈很快就举出了例子,我又问妈妈那你周围有没有那些不太爱说话,但是照样很成功,发展很好的人,她也马上说有啊,比如谁谁谁。
是啊,我们说决定孩子性格的因素有9大方面,每个孩子的性格先天就是不一样的,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默内向,有人上幼儿园2天就不哭了,有人可能两个月后还在哭闹。
二、孩子需要自由的成熟我们在课堂上常常会问爸爸妈妈们,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常见的词就是有责任,担当,独立,等等,但是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予孩子学习这些技能的机会呢?
小学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让孩子知道做作业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但是大部分的爸爸妈妈从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各种督促,各种准备,各种陪写,忙前忙后,结果确是孩子的作业问题依然严峻,自己每天也疲惫不堪。
做父母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体力,孩子需要的是自由,自己为自己负责的自由,自己解决问题的自由,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孩子才能不断成熟,不断成长,最终成为那个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用的人。
三、请停止你自私的爱最近有部很火的电视剧《老男孩》,剧中有个青春期的孩子叫周周,妈妈因为总是怀疑爸爸男女关系不正当而各种作最后导致离婚,为了留住儿子,真的可谓是保姆式的照顾加360度无死角的监控,就怕孩子离开自己去找父亲,因为在她心理,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所以他不能失去最后的这根稻草。
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自己觉得不对的,不合适的,不符合社会规则的都是不允许的,不能接纳的,孩子稍有反抗就开始大吐苦水,我为了你放弃了一切,天天想尽办法的伺候你吃伺候你穿,你怎么能这样对我,你太不孝顺了。
我们能说这样的爱太自私了吗,孩子不是物品更不是工具,任何带有条件和交换的爱不是都不应该存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吗
记得小时候有一首童谣,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有人问他:你放羊干什么?
“卖了赚钱”
赚钱干什么?
"娶媳妇生娃"
生娃干什么?
生娃放羊.......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我们都可以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助他/她展翅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