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耳畔的歌声
晚饭后,气温渐渐回落,凉风习习,送走一天的炎热,远近传来此起彼伏的歌声,给这沉寂的村庄增添了一丝生机。
马路边上,三三两两的年轻人搬出音响K歌,商铺门前,店老板也不甘寂寞,抄起话筒吼一嗓子,好不好听不重要,要的是释放淤积心中的憋闷,获得片刻的放松。
对于唱歌,我并不擅长,但我爱听。喜欢听经典抒情歌曲,尤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八十年代初,港台流行歌曲像一股春风席卷大江南北,融化了国人心中冰封多年的冻土,催生出青春的活力。
记得读高二那年,我的语文老师,大概就是我现在的年龄,课堂上因课文内容引发联想,分享了他接受流行歌曲的花絮。
他讲述某日行走在大街上,偶尔听到广播里播放的一首歌曲,感觉分外好听,不由放缓了匆匆的脚步,就想多听一会。老师说刚开始吸引他的是优美的旋律,舒缓而又亲切,继而被歌词打动,那就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那是一种全新的体验,驻足听完才依依不舍离去,但老师不知道那首歌曲的名字,只记得其中的几句歌词: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老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异口同声:《小城故事》,个别同学还小声哼唱起了起来。
与我的老师有类似的经历,却比老师萌发得更早。那年我还在读初中,放学路上总要路过一家国营五金交电公司商店,这家公司名称至今想起来仍然感觉怪怪的,只因它包罗万象,卖五金电料,也卖自行车摩托,还卖家用电器。
有一段时间,这家商店里每天都在重复播放同一首歌曲,大概是为了推销那盘磁带吧。如同神仙给我施了搜魂大法,我被那首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流行歌曲吸进了商店,歌曲正是从一台卡式录音机里播放出来的。
只听电声乐器演奏的歌曲欢快的前奏就很抓人,更别说歌曲中的男女对唱,合唱。世上竟然有这么好听的歌曲,充分调动起耳神经,唯恐漏掉一个音符。歌曲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我也听得入迷,不忍离去,心想听完这一遍就走,下一遍一开始又迈不动腿,以至于回家都误了饭点。
是什么也样的歌让我如痴如醉?
那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校园的早晨》,由王洁实,谢莉斯演唱,代表了一代人的追歌记忆。
我与老师的感受如出一辙,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诗一般的意境。我相信喜欢这首歌的同样大有人在。
人到中年后,繁忙的工作,生活的压力,更多的是心态的老化,我渐渐对追歌不再热衷。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感觉好多歌曲怪怪的,听不出歌的味道,当然,偶尔还是有好歌入耳的,但再也没有记忆中的那份痴迷。
有道是,人不如故,衣不如新,莫非人对于歌曲的心态也是恋旧吗?到底是那个年代群英荟萃,精品叠出,创造了不可逾越的高峰,还是我们这代人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