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悲歌 逆流如河
“你好 我叫顾森西 太阳从西边出来的西”
《悲伤逆流成河》是我印象中看的第一本郭敬明的小说。
是在小学的时候,从隔壁家小孩那拿过来看的。大概忘了那时候看完有什么感受了,具体的故事情节也忘了。只是每当想起这部小说有些特别灰暗的描写还记忆深刻。当时只是觉得女主遭遇特别的凄惨,故事特别的悲伤。。。
自从知道小说要被翻拍成电影,就特别想看。原本抱着一种看过小说的情怀的心情去影院看的。
结果深深地触动了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影院出来悲伤地情绪久久不能恢复。
看过电影之后,依稀记得看过小说里的情节...
我就知道,情节方面和小说相比一定要有所改动,不然广电那边一定不过审……于是我开始担忧,这次“改动”,一定会让悲伤大打折扣。看完电影之后,我知道,是我多虑了。 电影首次接触“校园欺凌”这一敏感话题,落落导演用她自己的方式和角度来演绎悲伤,这不得不让我产生一种对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感性的崇高敬意。悲伤在她这里似乎没有打折扣,反而以另一种姿态呈现,更抓人心,更让人为之动容。在动情之处,碰巧它们都赶上了电影配乐的出现点,这是我为电影点赞的重要原因——音乐营造氛围。 插曲的选择,巧妙地运用女声抓住观众心弦。讲真的,张韶涵的声音一出现,我就泪崩了;任素汐的歌声简单干净,有种说不出来的荒凉,是一种别样的感动……情节的铺张配合音乐的动人,无疑是最最催泪的。
再来看看支撑他们的人物。电影选择新生演员正适合了青春题材,不同于以往,电影的现实性(校园欺凌)使新生演员的选择打破了人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框架,让电影多了一些惊喜。
易遥的哭戏很多,但每一次哭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打动观众内心,从而产生一种共鸣,一种同情,一种善良;齐铭不动声色的表演会颇有一丝欣赏意味,个人也同时觉得,齐铭最后的结局安排得过于草率;顾森湘,作为最大的牺牲品,她的死是影片的重要节点,将悲伤推向高潮。同时,前面的几个特写镜头会让人发现,她美得不可方物,这与她最后的结局形成对比,让观众心疼她;唐小米,事件的始作俑者,大众讨厌憎恨的角色,不得不说易遥撕她的时候是最解恨的,但同时,其实她也是受害者。或许是校园欺凌的遭受过,让她不得已成为了加害者;影片的配角们无疑也是出彩的,易遥妈妈不止一次戳中我的泪点;接近生活的表演让故事更为逼真;女同学的几次不忍都让我感受到她的恻隐和善良…… 我才不会忘了顾森西,影视歌三栖去掉木字旁的那个西,西游记的那个西,太阳从西边出来的那个西。他就是太阳啊。易遥的遭受欺凌,是他教会易遥学会反击;易遥的形单影只,是他陪易遥快乐自由;易遥的被冤枉,是他勇敢站出来,陪易遥一起承担……他是易遥的太阳,陪易遥走出阴暗与悲伤。本该压抑的题材,是顾森西的到来让影院出现快乐的笑,出现温暖与安慰。当然,顾森西的悲伤就在于姐姐顾森湘的离去,这种悲伤蔓延到易遥跳河的那一刻,拯救的挣扎与选择是最为悲伤和扎心的,当他冲向易遥的时候,我被他圈粉了。
影片里我印象最深的镜头便是上岸后,森西的哭泣和眼神,给我一种想要拥抱他的感觉,他太暖了,暖得让人心生欢喜,也让人心生疼痛。 情节,配乐,人物共同演绎了青春的悲伤,那是内心底最柔软地方的触碰,给人以无限的泪水与心痛。
《悲伤逆流成河》开放式的结局让影片更有力量,有人说,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是顾森西在麦地里幻想易遥出现在自己面前,不那么悲观主义的我认为,那是森西最为动人闪光的回忆,他不会忘记,我也不会忘记,那是青春最为悲伤的疼痛。 正如影片最后所说,“愿所有青春都被温暖对待”,我想,就像森西,易遥他们一样,我们的青春都是一首悲伤的歌,他在某一时刻,逆流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