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中高年级“寒假”单元课程设计

2024-07-08  本文已影响0人  颖瑶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徽派建筑》学生作品  颖瑶  摄

深圳的孩子大部分是深二代,但他们的父辈来自祖国大江南北,逢年过节会跟着家人一起回老家,尤其是春节期间,正值寒假,在中国人“常回家看看”这一朴素理念指引下,大多数家庭都会选择携家带口,回老家过一个团聚年。

回家过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坐高铁有的坐飞机,选择自驾的家庭也不在少数,一路走一路游玩,饱览途中美景,感受各地风情。回到老家后,在长辈的带领下,参与各种年俗活动,如逛庙会、打糍粑等,平日在深圳忙于上班的爸爸妈妈也难得放松,带着孩子一起回味自己的童年,发掘故乡的年俗记忆,或者一起准备年夜饭,尝尝家乡的味道。

有人说,生活即课程,深圳孩子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活体验,这种特定时期的生活记忆,就是我设计“寒假”系列单元化课程的良好基础。

“寒假”系列单元化课程一共分为三个课例:《带一支笔上路》、《天南地北画年俗》、《舌尖上的年夜饭》。以“出发—过年前—除夕—过年后”为时间节点,结合他们回家的体验过程唤起记忆,相互交流,然后进入美术创作活动。

《带一支笔上路》着眼于表现沿途所见,比如中国传统民居,因为地理环境、气候的不同,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客家围屋、吊脚楼、徽派建筑、窑洞、蒙古包等等,风格迥异又底蕴深厚,和他们打开地图,标识故乡地点,讲述当地民居特点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让美术课不仅仅停留在画一幅画,而是让他们以一种自豪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审视自己的祖国,培养家国情怀或者说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就这样自自然然地完成了。除了人文建筑,自然风光也是开阔学生眼界、定格旅行记忆的创作宝库,桂林山水、庐山瀑布、丹霞地貌……在他们的笔下一一呈现。而旅途中的活动更是难得的童年记忆,写至此,我翻到2014年3月的朋友圈,彼时刚开始“寒假”系列课程的第一轮,在《带一支笔上路》这一课的朋友圈里,我又跟随他们的画面去河源划船、去峨眉山玩雪、去四川看三星堆、去惠州泡温泉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回乡旅途中感受亲情,享受美景,是孩子们宝贵的成长记忆,而《带一支笔上路》主题活动促使他们回味旅程,用画面定格记忆,十年后我再浏览,仍然颇为感动,这不是大家作品,却是独属于他们童年的视觉记忆。

《泡温泉》学生作品  颖瑶 摄

《天南地北画年俗》着眼于记录家乡独特的年俗活动,强调表现地域性和独特性。课前通过学习单发布了如下问题:“你的家乡在哪里?你的家乡有哪些独特的年俗?你最喜欢哪一种年俗,能参与到其中吗?”重庆乡村杀年猪、湖南农村做腊肉、湖北农村打糍粑、广东乡下走村寨等场景在孩子们笔下活灵活下地再现,孩子们在创作时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在欣赏同伴作品时又了解了他乡的年俗,身未至而心已远,为他们了解中国、了解民俗打开了很多扇窗,达到了拓宽眼界、增长见识的目的,播下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种子,这

也是我设计这个单元课程的深层次目的。

《杀年猪》学生作品  颖瑶  摄 《做腊肉》学生作品  颖瑶  摄

《舌尖上的年夜饭》是第三个主题活动,着眼于记录富有家乡特色的年夜饭,了解菜名背后的吉祥含义与美好愿望,体味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比较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感受中国人重视年饭其实是重视团聚与亲情的民族文化。课前照例通过学习单发布问题:“你的家乡在哪里?年夜饭有哪些菜,你知道这道菜或者菜名的吉祥含义吗?你家的年夜饭是谁主厨?你喜欢吃哪道菜?”比起我这三个简单的问题,他们的实际画面要丰富得多,比如着装,一家人充满了仪式感,齐刷刷穿上了中国红;比如背景,“福”字和春节联欢晚会体现了精准的时间;比如场景感,齐齐举杯拍合影或者小宠物跑来搅局等。这些活色生香的画面,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叹,艺术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体味日常生活之美,用艺术手段表现生活之美,是新课标倡导的人文精神,是西南大学胡泊教授提倡的“艺术生活化”,用审美的眼光觉察日常生活的乐趣,孩子们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做到了。

《春节联欢晚会》学生作品  颖瑶  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