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题为你赋能|读《探询式领导》
行动学习
学习者思维模式VS评判者思维模式
欣赏式探询(from David Cooperrider)
大人才有的恐惧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难题,那么我会用前59分钟提出一个好问题。
周末乱翻书,偶遇一本叫《探询式领导》的书,副标题为“如何通过提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作者迈克尔·马奎特已是当爷爷的年纪,他同样非常喜欢和孙子们待在一起,因为孩子们总会问出令人惊喜的问题。这种“惊喜”,不光来自那些天马行空的“天真理论”,更源于孩童无畏无界的勇气。因为变成大人之后,要害怕的东西多了起来,哪怕只是一个个小小的“问题”——
- 学习新的东西,万一有疑问需要咨询,会害怕:我问的问题是不是太幼稚了?会被老师同侪笑话?
- 如果(自认为)身处威权地位,当被问及问题时,要担心:我必须快速提供答案吗?有没有办法回答得出来?
- 在团队讨论中,向别人抛出问题,会发现:抛出的问题立马让讨论的气氛碎裂掉?
……
学习工作中,这样的场景频频遇到。当一个人站在leader的位置,是不是就默认他/她比较有发问的权力?这种权力如果被不自知地滥用,会演变成什么样糟糕的局面?讨论各方是不是应有对等的机会和权利?
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频频照见讨论对话的一幕幕场景、各人的沟通模式,自身升起的种种心障情绪……颇有感触。
通常,我们都太着急
作为团队进行思考的更好方法,是首先由团队共同定义问题。
我们总觉得,一个问题就需要有一个答案来配套、来应和,就像茶壶要配上盖子、马上就倒出水来。但,真的是这样吗?我越来越倾向于一种“预备—瞄准—开火”的思路:
- 比起快速提供答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一种更有效的协作/带队方式。
- 提出真正的问题,去逐步逼近中心——这个探询的过程比得到一个直接明晰的答案,更有价值。
- 学习型、赋能型的提问,将唤起每个人的内在动力、调动自主的反思与调节,引领成员的能量聚焦于未来的解决方案。
怎么问?ORID、4F
屏幕快照 2016-10-18 下午4.36.03.png实用的访谈技巧,一个人自言自语也管用
屏幕快照 2016-10-18 下午4.36.12.png
当然这是一套工具化的范式,到不同人的手里、发挥作用也大不同。《探询式领导》的作者在书中纳集了20多位管理者的“常问问题”——这是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直接看这些鲜活“样板”,可以比照、揣摩问题所折射出的思维方式。
自我管理:让好问题赋予你能量
10月份以来,我在“格志”上以问自己问题的方式写日记。这本书对我的另一层启(gong)示(xiao)是:它亦提供了一套很好的“自问”范本。这些问题,对我来说是赋能的还是去能的?
问自己的问题,会暴露出当下所关注的焦点;而关注什么,最后就会得到什么。
将持续观察一阵子。今天同事问我,以下3个问题哪个最好(也是她日记里的自问答题)?
1、如果明天我就死掉了,我希望别人记住我什么/以什么方式记住我?
2、如果明天我就死掉了,我希望我在这世上留下什么痕迹?
3、如果明天我就死掉了,我会不会后悔?
我先不记录我的回答了。留给看到的人、或者以后的自己,再考虑一遍。
团队协作:做教练式的上司
如何更好地支持下属及团队。
书中提到,Leader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充当下属的coach和guider(我暂悬置这个观点)。有个“支持模型”,相信是建立稳固的伙伴关系均能用到的,摘录在此:
1、通过反思、学习、坦诚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建立良好的关系。好像在表决心,有点空泛~
2、通过探询、支持、增加灵活度和自我管理的方式,来分析工作经验。我理解主要是指向“责任”“状态”“进展”这一类问题的讨论上
3、了解下属的反馈。需要在对话中有蛮强的即时的洞察力
4、通过对话、反思、解决问题、决策和承担风险,来制订行动计划。
5、以开放、勇敢和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态度,来采取行动。
6、持续地评估下属的进步状况。最认同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