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教育教学理论

如何从舒适区到学习区

2019-06-30  本文已影响51人  Y大宽

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原作者中分别是comfort zone, learning zone和panic zone。


three zones

每个人的分区也不一样

1关于三个区

1.1 the comfort zone

这是大部分人所在的区域(据统计大概80%),在这里我们拥有已经获得的技能和能力。这个区域被定义为最舒适,但是我们很难继续取得更多进步或重建新的技能,因为这些已经是我们做的很好的。如果一直在舒适区重复练习,会做的越来越熟练,但不一定越来越好。

1.2the panic zone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情况,对自己产生焦虑,甚至无法理性思考下一步怎么去做,这已经进入了恐慌区。在恐慌区,所要做的或具有的是如此难,我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始。总体感觉很不舒服,甚至打击信心,非常失望。和舒适区一样,在恐慌区我们也无法取得进步。但至少说明,已经不满足恐慌区了。

1.3 the learning zone

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的就是学习区。只有在这个区域才可以取得进步。不像舒适区那样让我们垂手可得,也不至于像恐慌区那样遥不可及。用一句直白的话说,跳一跳能够得着。

2 如何进入学习区

因为只有在学习区才能有真正的进步,所以要尽可能的待在学习区。那如何进入学习区?

2.1 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

Neale Donald Walsch once said:
“Life begins at the end of your comfort zone.”

待在舒适区是人的本性,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再形象不过的例子。
因为这是一件具体的可执行可操作的事情,所以是符合我一直推崇的《六步法》,一个可操作的任何事情的万能公式。具体见我以前写的完整的行动模式:六步法。具体到这里,结合最后列的参考文献,如下

step 1 获取信息

首先问自己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或能力或技能?如果有可能,和具有这种能力的人交流。读这种主题的书,文章。现在有无限种可能可以获取这种知识,最简单的是就是google。要相信信息的力量,知道越多,相对恐慌越少,越感觉有力量。

step2 指定计划

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那就开始指定可执行的计划。最好写一个逃离舒适区的具体步骤。开始目标不要指定过高,分步分层进行,自己搭建梯子。及时给自己反馈。也要学会找出核心问题,想办法克服
这里有个有争议的地方,有人建议把计划公之于众,比如家人,朋友等,这样有无形的督促作用。但以前我看过一个TED的演讲,具体题目不记得了,核心思想是,不要将你的目标公之于众,因为这往往会适得其反,完不成目标。因为一旦公布的时候,心理上有已经完成任务的潜意识,反而会导致后面的实施困难,最终不了了之。我个人也是自己制定目标,自己默默做。不需要其他人督促。

step3 开始行动,积极挑战舒适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最简单的做起。很喜欢一句名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为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死在路上,而是从未开始。
一旦开始之后,就一路执行下去。把学习的内容,计划中的事情渗入到舒适区。忘记恐惧,享受学习。
----------------- 刻意的重复练习----------------
学会了,理解了不等于会运用了,更不能是运用的好
会用也不等于理解,但用的好肯定是理解了。
怎么才能用的好?有10000小时20000小时理论,还有20小时学会理论。一定知道学会和熟练是不一样的。但特别说一下,20小时理论很有用,具体见我以前的一篇文章应该可以做到想做的几乎每件事
但学会到熟练之间的桥梁是刻意重复练习,直到成为自己认可的舒适区,简单来说再次遇见会因为熟悉而欢喜,而不是掌握不精而排斥。
推荐《刻意练习》一书,想要电子版的可以留言。

step 4积极态度

不可避免会遇到消极结果或失败,但不要失去信心,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个时候不能让任何事情迫使自己停下来。过去了就好了。也不要让消极的想法控制你的想法。这个是要清晰知道,不管什么结果,都是在让自己做的更好。

step5 及时反馈

要形成自我反馈自我评判自己的能力。不记得在哪看过一句话,人最高的境界是自己指导自己。如果有老师或其他人能从旁观者角度指导更好,但是如果没有,要学会自我指导,自我诊断。

step6学习区转变为舒适区

一旦我们达成目标,先前这些学习区的内容,就成了我们的技能,除了及时温习巩固,要把它们并回舒适区,再此基础上,重新找到学习区,以形成良性循环。

2.2 从恐慌区进入学习区

在恐慌区容易让人失去思考能力,无助又理不出头绪,容易让人挫败。但总归是发现了一些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不能回归学习区,那么很容易回到舒适区。所以在恐慌区要静下来思考。按上面的步骤即可。


关于保证睡眠

《刻意练习》这本书里提到了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可以集中精力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某段时间内,哪怕短时间100%的精力,也不要长时间只用70%的精力。在《傅雷家书》中也有类似的思想。傅聪当时学习劲头很足,每天超长时间工作,还兴奋。傅雷就写信告诉他,这种状态不可取,要保证睡眠,每个周最少一周来放松。我当时看了很惊讶,因为我也经常那样。但是后来看到傅雷的解释,豁然开朗了一些。适当的休息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以便更高效的学习。
这个可能也要因人而异,因为我知道很多睡眠时间很少,大概每天6个小时,但是能保持高效率的学习或工作状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透支生命。弹簧不可能一直紧绷。


为什么要停止自我学习?
为什么不想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为什么对自己的现状不满仍然接受?


参考资料
THE 3 ZONES EVERYONE SHOULD KNOW ABOUT
Do what You Are Afraid To Do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