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之歌》第二章(5)
张炳全将两台绞肉机分别拆卸开来。一件件摆放到桌面上,他将两台绞肉机一一加以比较,他很快就发现,两台绞肉机其实结合完全相同,均由外壳搅龙、圆形刀片和端盖组成,差别上是外壳和搅龙大小形状的差别,其中的一台外壳自后部向前端逐渐增大成了喇叭形,搅龙于是有了大小头之分别。张炳全将搅龙肉机安装到长凳上,他一手摇着摇把,一手掏了碗腻子加入到顶部的喇叭形漏斗中,尽管未见到搅龙象对肉条那样产生无可逆转的推送力,一股股肉糜纷纷流出来,还是有腻子从出口处断断续续向外流,在他看已是难得的进步,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拿着烟打着了火抽了起来,他满意试验成功了。
接下来,张炳全要做的事就是对两台绞肉机进行取舍,他凭直觉和个人喜好做出了如下的分析判断,厂家所以生产出口端为喇叭形的绞肉机,为的使搅龙对肉条产生更大的推力,借此提高绞肉机的工作效率,他决定将那台喇叭形绞肉机用作他设计新泵的原型参考机。
张炳全对着绞肉机分析,四条腿是用于安装固定的,他予以保留,绞肉机上方的漏斗充其量只能盛下一两斤肉,哪能盛下整桶的腻子,将漏斗进行了放大。他找来了图画纸,勾画出绞肉机立体图,这时他发现绞肉机与联合收割机二者使用的搅龙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联合收割机使用的搅龙是在一根转轴上焊接螺纹形成的叶片,中空的特点可提高运输量,几分钟就将满仓的麦子输送到了汽车拖拉机上。绞肉机的搅龙则是在转轴上开出一条窄窄的螺纹形的槽,这一结构虽然输送量小却可使肉条充其间并产生很大的推力,这是他所希望的,他未加更多的考量,将这种绞肉机的机构结构完整接受了下来。
张炳全接下来把目光集中到绞肉机的出口端。端盖对绞肉机的使用用作固定刀片,并是肉糜流出的通道,他继续保留端盖的这两个功能。这时他自方自语道:绞肉机的出口太大了,他用笔在端盖的外侧画了一道竖线表示将出口封闭,接着在竖线的中部画了两条短的横线,表示出口兼作接口,用作与塑料管相联接。刀片对于新泵已全无用处,果断地将它舍弃。他没有注意刀片及中间圆孔的作用,它们组成了搅龙的支架,有了它搅龙方能顺利转动。张炳全将烟点燃深深地吸了一大口,将烟徐徐地吐了出来,全身都被放松开来。他满意对绞肉机的改进和创造,一台新型泵在他的手中已具雏形,他透过青色的烟雾好像看到了腻子正从上方的漏斗中流入泵中,在搅龙强有力的推送下出口喷射了出来。他自言自语道:“古人说得真好,真个是踢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搞发明创造竟有如此诀窍,他把新泵起名为“搅龙泵”。
第二步,张炳全着手解决怎样将腻子吐到墙面,他知道腻子由塑料管输送到端口,尽管人可以移动出口,但仍然是粗粗一溜。在墙面极容易造成流淌,造成浪费。工人涂刮起来仍然很吃力。如果将出口由一点变成多点,腻子自十个、二十个小孔中流出来,点则变成线,这条线在墙面上下左右移动,扫过的空间便成了面,自是另一种效果。他找来了一根竹竿,用卷尺在横方向画了一条直线,在直线上打了十几个孔,他把竹管用塑料管连到自来水管上,立即从圆孔中流出一道道弧形优美的水流。各条水流的流速和弧线的远近,随着圆孔在竹管上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他确定这一想法是可行的,他在纸上画了两条平行线表示钢管,在横线的中部画了两条短的垂直线表示接口。用来与他想象中的塑料管相联接。又在顶部的横线上点了十几个点,表示圆孔,作了这样的处理后,从接口流入钢管的腻子就会沿着内管向着两端流去,自一个个圆孔流出来。这时在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幅虚拟的墙面,他将左手举过头,手中的笔成了他想象中的钢管,腻子向着墙面嘟嘟地流淌,十分均匀地吐到了墙面上,他轻轻地挥动着右手臂,好像有一块无形的刮板随着他手臂的挥舞将腻子分摊了开来,平整光洁的墙面展现在他的眼前。张炳全欣喜地放下双手,人回到了现实中,他对自己刚才的幻觉和举动觉得很满意,嘴张开着口水流了出来。
张炳全要做的第三件事就是着手刮板的设计。刮板的作用是将已吐到墙面的腻子进行分摊、抹平和收光。他一遍遍分析分摊抹平、收光的三个过程,虽然工作时油漆工使用着一块刮板,但在分摊这一板,刮板与墙面的角度及手臂对刮板的作用力度和幅度都比较大,行走也很快。第二板、第三板是抹平与收光,眼睛直盯着墙面,用力则较轻,行走相比较缓慢。怎样才能做到前三板各自的作用又保证墙面的质量呢?他思来想去,决定用两块不同的刮板分别来完成。第一块刮板选用六毫米厚的橡胶板,橡胶板富有弹性,可弯曲成各种弧度,可将腻子均匀地分摊开来,第二块刮板则选用一毫米厚的塑料板,板表面光洁,弹性强韧性好,抹平收光效果更佳。两块刮板合做一组,上推下拉时它们分别先后工作。可是他仍觉得这组合仍不尽如意,涂刮的速度远不及他要求的快和好,斟着再三,他决定橡胶塑料刮板各用两组,共四块刮板,工作时无论上推或下拉都均有一块刮板在工作,两组刮板工作时如何控制,是否难以操作,刮板间是否相互干扰,他没有去多想,至此,张炳全完成了对刮板的初步构想。
张炳全将全部的草图汇集到一起进行分类整理,将他的思路作了最后的归纳,刮板的整体方案第一次清晰完整地绘在了图画纸上。刮板的最终方案是这样的,他把圆管称作吐料管,在圆管上打十几个孔,圆孔称作吐料口。在吐料管的下方中央的位置焊接一截短管称作入料口,二者内部相联通,用作将输料管和吐料管相联接。用一块长方形钢板制作成喇叭形用作基座,作用为固定的吐料管和四块刮板的安装并用作上下调控之用。吐料管的两端下方各设立一立柱,叫做吐料管固定脚,它们固定在喇叭形基座上。四块刮板的位置是这样布置的,以吐料管为对称轴上下各布置一组,以吐料相相邻的两侧是橡胶刮板,用弹簧将它们安装在喇叭长槽上,各用一根控制线分别控制它们的升起与下降,在橡胶刮板的外侧是塑料刮板,用铰链固定在喇叭形基座上,两组刮板按上下位置,分别叫做上组、下组刮板。刮板是这样工作的,机器启动后,使吐料管上升到工作位置吐料,推送刮板沿墙面向上运动,操作控制杆使下组橡胶刮板升起对吐到墙面的腻子进行分摊,同时使上组塑料刮板对腻子作平整收光,上推结束。下组橡胶刮板及上组的塑料刮板在控制杆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同时使上组橡胶刮板孔下组塑料刮板上升到工作位置,下拉刮板,两刮板所进行的工作与上推时另两刮板完全相同,上推下拉完成一个循环,上下组四刮板各进行工作一次。张炳全后来意识到吐料、分摊、平整、收光要在瞬间同时完成难度大,质量难保证,操作控制极困难,他对上述作了部分修改、分摊、平整,方式仍保持不变,收光则最后独立来完成。
张炳全最后要解决的是如何使刮板沿着墙面作上下运动,他颇费了一番想象与周折方找到了解决方案。他见过机床工作时丝杠推动刀架匀速地前进后退,他决定借鉴机床的工作原理为他所用。为使丝杠竖立并获得稳定,他选择了一个庞大的底座,刮板则安装在刀架上,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便可实现刮板的上下运动。他把刮板丝杠、底座三者的组合称作刮板升降系统。
张炳全将所有的草图汇集到一起,进行最后的综合,再次发挥他绘画之长,绘就了一张立体图。他根据各部分工作性质的不同将整个的机械分做主机和刮板两大部分。主机由机架、电动机、搅龙泵和料斗组成。电动机、搅龙泵布置在机架的下方,考虑到机架的空间及便于进料送料料斗放在机架的上方。刮板部分除了刮板、丝杠、底座外,加入了操控系统,将控制键组合在一根长柄上,用长线与刮板分别相连。一条弯曲线代表了塑料管,两端分别与搅龙泵和刮板相联。他用手指自料斗依次滑过搅龙泵塑料管、进料口、吐料口,腻子将沿着这条路线到达墙面。接下来的工作只是分摊和平整了,这是他的强项,全不在话下,他手捧着图纸,一连看了几遍,确认无须任何的修改,极是满意地想,一项重大发明至此已经顺利地完成。他将发明取名吐刮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吐和刮机,从拌料到吐料,涂刮可以一次完成的机器。
是否要制造一台样机,分别对搅龙泵进行试验,证明这一发明的可行,他从没有这样的想法,更认为没有这样做的必要。理由很简单,吐刮机的每一部分都有实物作根据,机器造出来一定可行。
张炳全开始他的乌鲁木齐之行了,他要尽其所能早日将专利拿到手,为保密起见,他烧掉了全部的草图和相关的文字,只留了那张吐刮机结构全图,给杨娟打了个要去外地办事的招呼。去哪里,做什么事他没有说。一人乘车去乌鲁木齐。他寻了一家专利事务所,请人写就了专利申请文书。为防节外生枝,出现意外,他陪着代理人一起到邮局把信件寄出,办完了这一切,张炳全如释重负,满心喜悦地回到了塔城。
张炳全走在塔城的大街上,挺直了胸脯,迈着大步,轻盈且有力,脸上挂着笑容,他自己都觉奇怪,奔五十岁的人了,腿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轻快有力。工作时他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时地哼两句河南豫剧“花木兰”中的一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祝宝林第一个看出了老朋友身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他知道张炳全从前是个从不注意自己穿着和形象的人,自从外出回来后,特地买了质量上乘的西装,打上了领带,两三天就刮一次脸,自来卷的头发梳成亮晃晃的大背头。特别是那双眼睛总含着笑。见了熟人朋友大老远就高声打招呼,迎上前去递烟、问候。祝宝林在心里琢磨,什么事使这位老伙计这么乐,一定是夜里出门遇上财神爷,要不就是捡到了金娃娃发了财,他试探着问:“张师傅,前些天到哪里发财去吧,什么事把你美的,整日里乐得嘴都合不拢,说出来让老哥哥和你一起高兴高兴”。
张炳全眼前还不想把发明了吐刮机并申请了专利的事告诉祝宝林,他随便编了理由说:“刘师傅,你是个发了大财的人,故意嘲笑我这个穷人不?”他笑着脸忙递上烟。“老哥哥,我能到哪里去?老姐姐退休都几年了,多次电话里要我到她那里玩一玩,这不去了一趟博尔塔拉,看了看老姐姐。”张炳全拿定了主意,在拿到专利证书前,包括杨娟和孩子绝不向任何吐露吐刮机申请专利的点滴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