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笔记︱关于音乐启蒙的那些事儿03
三天的时间,算是囫囵吞枣般听完了关于儿童音乐启蒙的课程,虽然有些内容需要今后在实践中慢慢消化吸收,但学习过程中边听边用手机记录的要点,总结起来也是收获满满。
对于我而言,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心态更平和了,不再像以往纠结让Eric学习什么乐器,也不再担心是不是错过了最佳学习年龄,音乐是用来欣赏的,乐器是用来享受的,只要孩子愿意,发自内心地喜欢,什么时候学都不晚,学什么都将受益匪浅。
总结学习收获:
孩子不爱练琴的原因是什么?该怎么办?
1、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爱练琴,因为在大量重复性练习之后,能够见到的提高只有那么一点点,长此以往就会产生厌烦,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且,关于练琴这件事,连成人都很难坚持,更别说孩子了。
2、不爱练琴的首要原因是不热爱,其次是家庭音乐氛围的缺失。所以,家长要转变观念,音乐启蒙其实很简单,就是从听音乐开始,无论什么音乐,只要听就能感染到孩子。另外,老师是领路人,是带领孩子了解音乐、激发热情的关键,所以要选择一个好老师。再者,要制定一个激励机制,比如练琴计划,达到一定的目标可以进行奖励,把计划列在纸上,让目标可视化、成果可视化,这个过程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坚持,共同进步。
3、家长要学会与老师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如果有条件,要多带孩子去了解音乐,进而热爱音乐,比如与孩子一起看音乐影片、听音乐会。对稍大的孩子来说,可以练习弹奏孩子喜欢的曲目,培养兴趣,之后再加以引导,逐渐步入正题。
4、家长一定要陪练。陪练的同时,要提醒孩子存在的错误指法、错音等等。陪练的人选最好要固定,而且尽量全程陪同,陪上课、陪练琴,陪伴、鼓励、沟通是家长的主要任务。陪练的过程可能会消耗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头两年会很辛苦,家长不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课,课后还要承担起助教的角色,到了后期则要在心灵上加以陪伴,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见证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另外,在陪伴的过程中要记录孩子遇到的问题,不断跟老师沟通,不建议在网上查找解决的方法,要信赖老师。
如何持久地坚持练习?
1、坚持每天练习,哪怕每天只练半小时,也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强。
2、提高练琴效率。上课当天一定要练习巩固,增强记忆,减少遗忘的速度。宁愿时间短,也不能中断练琴和上课。
3、制定练琴计划,细化再细化,以至于从每首曲子时长、速度入手,按照计划一点点地练习。集中火力,各个击破,不贪多,在于精。
4、先分手练琴,最后再合手练习。
5、先分段练习,练熟一段之后再进行下一段的练习。
6、慢速练习。要提高练习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注意各种细节。另外,节拍器对西方乐器的学习非常重要,可以让节奏更加准确。
7、刻意练习难的部分,绝不能磕磕巴巴地一概而过。
8、孩子练琴经常坐不住,这时候家长要做孩子后盾,注重家庭氛围。琴房不要摆放玩具、食物、书籍,减少干扰。最好能有独立的练琴空间,或者把乐器放在书房,或者设置单独的区域(把钢琴放在客厅适合自控力很强的人)。可以用适当的艺术品装饰琴房,但钢琴上不要放多余的东西,可以摆放绿植点缀。
9、学习曲线是震荡上升,阶段性厌倦会经常出现,要跟老师配合,共同应对。
对考级的正确认识?
1、考级只是业余级别的能力测试,大量时间应该用于练习基本功,可以演奏大量的作品,少时间练习考级曲目。但考级也是对阶段能力的一个测试,能够增强孩子练琴的积极性。有压力才有动力,而且备考的过程更有利于学习的进步,但要适可而止,可以把重点放在提高孩子表演的主动性上。
2、证书是给别人看的,建立音乐素养才是关键,通过演奏作品来了解音乐世界。而且考级不是学音乐的目的,只是一个测试,多练习不同曲目,有助于提高基本功。
关于音乐启蒙课的结束语:
学乐器的孩子往往更懂得生活,内心更细腻,更有感召力,而且有被人喜欢的能力。
音乐还能提高个人的情商,扩大交流能力,冲破语言界限,与世界进行交流。
学习乐器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感知美的能力,绝不能把孩子的宝贵时光浪费在考级上。
如果孩子真的坚持不下去了,不妨试试这招:尝试为他举办一个小型的“告别音乐演出会”,召集水平相当的孩子一起策划、交流、排练、演出,说不定在即将结束的时候,他能重新感受到心底的那份热爱,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