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行
清明,既是廿四节气之一,也是可以踏青的时节,又是一个传统的祭祀先祖、故人的日子。
一
这天,我们从江南的城市出发,沿国道、省道朝着大别山南麓一个县一座小镇,一路向北行进。阴雨湿冷的天气,让本来似乎快要入夏的温度一下子又回到低温只有几度,最高气温也不过十度上下的,近乎就是冬季了。难怪网上那些段子高手又调侃了起来,说什么一两天就一下子度过了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
雨在不停地下着,经过的道路上的车子往来穿梭,大多也行色匆匆地赶着路。眼光总想透过车窗,看看外面倏然而过的风景,却总是遗憾地被雨帘浇湿的车窗玻璃上的一层薄薄的水汽给遮挡住了,只能在愰忽间若隐若现地瞥上一眼,始终看不到别致清晰的沿途的景致。
于是,坐在车里的人,开始拿着手机玩手游的,看新闻轶事的,也有乘这个机会闭目养神的等等,都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妹夫专心致志地开着车。只有耄耋之年的母亲在那里坐着,眼睛直视着车前方挡风玻璃上的雨刮,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冷不丁老人家的念叨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起来,像是要引起大家注意而别忘了还有一位耄耋老人在车上。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一下子就把老人家的话匣子给打开了,于是老人有滋有味地说起以前(她童年时)的事来。接着又讲起六十多年以前要是从老家到江南城市里,绝对没有班车可坐的,完全要靠两条腿走路,还要翻山越岭,趟水过河,一般需要走两天的时间。有时候为了赶路,脚都磨出了水泡来。从江南城市回故乡时走路必须走得比返回时要快些,因为要翻过前面与老家相邻的一座名叫查儿山的大山,那时只有一条山道,而山道两边都是杂草大树,走一两里路都见不到一户人家。如果走慢了就要在山脚下的村庄找户信得过的人家借住一宿,(当然,那时的人都很纯朴而且热情,民风很好。)第二天天亮再翻山而过。主要原因是听当地的老人讲查儿山上有歹人或是野兽出没,所以得小心为上。
老人家越说越高兴,主动说要唱支以前她在乡里还是小孩子时学唱的歌来。话音未落,老人家就用浓郁的方言唱了起来而且是很顺畅地,一字不落地把一首她说名字叫"十老"的民谣唱完整了。这点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晚辈折服,就是我们如果不是刻意地去学唱或是记忆的话,一首稍长的歌曲也很难唱完整了。何况还是七十多年以前学唱的民谣!
母亲虽然离开故乡比一个甲子的时间还要多得多,但浓浓的乡音始终未改,即使回到故里,乡里乡亲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母亲从未进过学堂,更未念过书,也未上过夜校的补习班;现在能识的一些字还是老人家平日里在家看电视或是在街上好奇时看到的字问我们才学到的,常常是一个字要问几次才记得再认识的。老人家经常说要一直学习,即她信奉那句谚语:活到老学到老。
母亲经常念叨说,不知咋回事,现在有些事情有时一下子就忘了,而以前的事怎么就记得那么清楚呢。母亲的听力近两年下降得比较厉害,和她聊天,现在的我们只有听的份了。当然,只要老人高兴,怎么着都行。每次她都会不断重复地讲述着小时候的事情,特别是去村子旁边的小河里捞鱼的事情,说到这里,老人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
车窗外的雨依然在不停地下着,乍一看似乎小了些,但象是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车子沿着省道经过洗马、绿杨、株林等镇乡后翻越查儿山,下山后就是两县交界的关口村。再顺着路稍拐几道弯后眼前开阔了许多,道路两旁皆为三层上下的小楼,大概是雨天,路上稀稀落落的少有人撑着雨伞在悠闲地走着;不觉间车子已经通过了浠英大桥,故乡的迎宾门就在眼前了……
二
我们近几年基本上是在清明时回乡祭祖,顺便看看乡里乡亲和亲戚们。母亲也连续几年回故里了,老人家的心思我们做儿女的明白也都懂,她是想借此机会与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见个面,聊聊天,毕竟老人家最小的弟弟也是古稀之余的人了,而小姨身体健康又有点问题,前些年中风了,虽然恢复得还不错,但毕竟年龄大了,行动也不是很方便。一到乡里就先去祭祀祖先、扫墓;在看望了小姨、舅舅等长辈之后,就基本没有其他的事了。本来想乘这机会到田间地头的阡陌交通——田埂上去走走,吮吸一下乡村田野间泥土里散发出来的特有的味道,看一看田园风光;但,雨还在极短暂停歇之后又一刻不间断地下着且雨量很大,以致于实在是无法出门,只好老老实实地待在舅舅家,动弹不得。无奈之下,拿一把小木椅子坐在门前,看着从天上下下来的雨,以致于无聊地辨别雨点的大小、数着屋檐上不停地向下滴的雨滴……
三
晚饭是在小表弟家吃的,表弟媳特地做了几道家乡的老味道的地方菜,这几道菜中印象最深的是咸辣椒煮小干鱼煎豆腐,这道菜的确是老家人的最爱。(老家在大别山南麓,属于革命老区,这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是典型的土地资源和物质资源缺乏的贫困地,所以,以往即使在平时想吃豆腐类的菜,必须自己浸泡黄豆,用石磨磨豆成浆再做成豆制品,很是麻烦至少需要提前一天做准备)。表弟媳说,大爷(老家方言,是大姑妈的意思)一年难得回来一趟,理应当让老人家多吃点家乡的味道。表弟媳真是个有心的人。的确,吃着这些地道的家乡菜,母亲很是高兴,说以前要是能平时能吃道这样的菜,那肯定是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或是逢年过节的。
小表弟不在家,外出广东打工了,只有弟媳一人在家边照顾两个小孩,边忙些农活和打点临工。弟媳很是贤惠,算是个"治家理家"的好手,把家里屋外打理的井井有条;邻里的关系处理得很是融洽;不论是走过路过或是遇到的,无不是笑脸相迎,热情招呼;偶有在门前歇歇脚的,她或是两小孩必定会搬椅端茶好生待之……
四
"表哥,起那么早,昨晚睡得好不?"二表弟起床便问了一句。
我说"睡得很好,谢谢!"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老人家昨天是小表弟家歇的。母亲告诉我说弟媳已经把早餐做好了,赶紧来吃。因为昨晚二表弟怕睡的地方不够,让我和他及侄子在镇上旅社去睡的。
三个表弟中,二表弟相对于其他两表弟,他属于处世较灵活且只要一有机会就得要去搏一下,具有敢闯敢干且也相对是用大脑办事的性格特征,所以在几位表弟中,他不仅做了楼房还买了车,小日子在村里过得算是属于比小康还小康的。小表弟为人憨厚,少言寡语的,一门心思只是苦干,少有心计,但做事绝对是个好手,夫妻两人齐心合力,也盖了楼房,两个孩子的教育也还不错。而三兄弟中的老大则是相对有点愚忠的那种;我已经近十余年都没有见到他了。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直到晚上睡觉时还在下着,不知是什么时候才停下来的。
从镇上走路到塆下需要走5分钟的样子。走出旅社,天已经放晴了,拐过一个小弯就到了通往村里的乡道,道路也已经硬化,大约走了二三十米远的样子视野就开阔了,早起的农人已在田间地头忙碌着,道路的一旁是依山而建的民居,另一旁则是田地,田地里种的一些时令蔬菜,小麦已经很高了,更多种的是茶树,故乡是中国有名的茶乡,这里出产的绿茶享誉全国。
小表弟家面东而建,站在门口看到的是对面远处连绵的大山,此时山腰被云雾系着,在风的吹拂下变换着姿态,或呈流水下泻状形成云瀑,或在风的引力下像白色的丝绸飘向山顶。这时有一丝光亮挤了过来,原来太阳也耐不住寂寞了。近处的茶园前面点一方水塘与水塘隔着土坝的是白莲河。水塘的坝上有一两个人在悠闲地钓着鱼。我不觉间也走到了水塘边,这里岸上有几棵柳树,水塘里的水面上静静地停着两只小船,水面是平静的,像面镜子一样,远处的山和云的靓丽的倒影映在这水塘里,加上朝霞的陪衬,这景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乡村晨曦图呀……
我静静地欣赏着这幅画卷,拿出手机拍了几张,随手放到微信朋友圈。等我吃罢早餐再刷屏,点赞者甚多呀!这真是:
晨晖初露清静村,风拂黄花香近身;
云绕山梁絮含韵,孤渡无人舟自横。
故乡行 故乡行 故乡行 故乡行 故乡行 故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