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你的灯亮着吗?》
什么是“问题”?
问题其实是人们对于期望的结果与体验到的一种差距。
一个经典故事
某大城市的某个写字楼入住的公司很多,但是电梯不够多而且电梯很慢。这导致了住户强烈不满,要求写字楼的房东解决此问题。假如你是这个物业的房东,你可能会【直接想到】如下几个解决方案:
A对投诉不予理会
B把老电梯换成新电梯(扩容或提速)
C另外增加几部电梯(大楼需要翻修)
D要求入住的公司修改作息时间,错开上下班高峰
但是这几个能够【直接想到】的方案,都有缺点:
方案B和方案C的成本太高;
方案A和方案D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
也就是说,这些方法都不够理想。那你应该怎么办?
刚才说到,“问题”,其实就是你所期望的东西和你的体验之间的差距。
因此,我们得想办法做到:【降低期望值】、【提升体验值】。
毫无疑问,住户的期望就是希望电梯“又快又多”,从而可以减少自己在电梯上浪费的时间。那么,除了真的让电梯“既快又多”真正达到“节约时间”的效果之外,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住户“心甘情愿地浪费时间”呢?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样提升用户在等待和乘坐电梯时的“使用体验”呢?
在书中,一个聪明的家伙想到了解决方案:在电梯之间设立几面镜子。这样,乘电梯的人出于虚荣心,总是会找找镜子臭美一番,不知不觉就到达了目的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不断逼近问题本质
“最初接触到的问题描述,未必反应问题的本质。”
比如,在这个故事中,用户对问题的描述是:电梯太慢。
其实这只是表面问题。对于房东来说,本质问题是:用户感觉电梯太慢。
因此,我们就需要从这个“感觉”出发,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再比如,在做一道解题过程比较长的数学题的时候,算算算,算到最后一看答案:咦~答案怎么错了。这时候我们就会一步步往上推,看有哪些关键步骤,算到这里错了不一定是这里的算法不对,有可能是因为上一步就已经算错了,导致这里得不出正确答案。对于这点,大家都已经做过足够多的题目,已经对此感觉到习以为常了。
类似的,码代码编写程序的时候,得不到最终结果,可能问题并不是你最初看到的那样,是哪一步出错了。由于整段程序是逻辑上紧密联系的,你有可能哪一个地方由于粗心大意,大小写写错了,变量搞混了,或者忘记释放空间了,总之,这些问题会很隐蔽地存在于你的代码之中,以致于你每次DEBUG的时间都要比CODING的时间长得要多。而学习不断调试的技巧,其实也就是在学习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技巧。
再隐蔽一点的,是我们平时在接收信息的时候,经常会被信息的不对等蒙蔽了眼睛。看一个小故事:
在《汉书》中,讲到了一个叫做丙吉的宰相的故事----丙吉外出巡视的时候,在路上看见有人斗殴,死者躺在路上,他连看都懒得看。但是当他看到有人驱赶牛,牛不断地喘气吐舌头的时候,他却立刻停了下来,让下属去问问赶牛人走了多久。下属说其“只重牲畜不重人”
看到这,如果没有了解过丙吉这位宰相的话,你是不是会跟那位下属一样觉得堂堂以为宰相竟然”只重牲畜不重人“?
然而,事实上,丙吉自有他的”大智慧“:
”人命关天的事儿,地方政府一定会管,作为宰相的我不必去过问;而现在是春天,但牛若因临近暑热而喘息,这意味这气候不合节令,就关系到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所以我得问清楚。”
事实上,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也是许多媒体惯用的伎俩。我们需要”擦亮“自己的慧眼,才不至于”被消费“。
之前一篇名为《几个中学生20元破解抗艾滋神药,奸商卖11万!现实版生活大爆炸》的文章刷爆网络了。按文章的说法,一群包含数名华裔学生在内的悉尼文法学校高中生,像《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一样,做出了“震惊了整个世界”的成就——他们重新研究出了一种专利“抗艾滋神药”达拉匹林的主要成分。这些中学生提取出的3.7克药物原料成本还不到20美元,而同等质量的药物在美国售价将高达3万5到11万美元。
事实上这个说法与实际情况是有很多偏差。制药专家德雷克 ·罗伊(Derek Lowe)专门撰文介绍了达拉匹林(Daraprim)在实验室中并不难制造,事实上很多药物都这样。这几个悉尼的中学生并没做出任何突破性成就,他们只是完美地遵循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制作该药物的步骤,把东西做了出来。
学会不断去逼近问题的本质,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文章开头的例子就是摘录于温伯格写的《你的灯亮着吗?》一书。
单单看到书名,你可能会和我一样,会【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本书是不是写你每天晚上学习到几点,当别人熟睡时,你的灯是否依然亮着!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这个名字同样来自于一个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有一条很长的隧道,为了保证安全,道路部门要求司机们进入隧道后开启车灯,因此就在隧道入口前放置了一个标示牌,提醒打开车灯。但是很多人出隧道后,就忘记关掉,因此很多车主都浪费了不少的电量。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思考过程:
这个问题时谁的问题,道路负责部门?司机?政府?
最后锁定到负责部门,因为在隧道前提示打开车灯,但是出隧道后什么都没做。
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出隧道后提示司机,你的灯还亮着吗?
如果可以,建议阅读原书的问题论证过程,十分精彩。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