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婚育杂谈

读《幼儿心理学——其实你不懂孩子》第五章帮妈妈解决对孩子行为举止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幼儿园的小姐姐lucia

1.宝宝咬人是在宣泄自己的各种情绪?

      咬人是孩子情绪的一种表达。

      咬人的原因:一个可能是长牙不舒服;另外一个就是表达情绪不满。

      针对咬人的问题,真的有故事啊!班里5个男孩子,一个1岁7个月,天天叼着奶瓶尿裤子,一个刚2岁的,呆萌呆萌的,还有3个稍微大一点的,2岁半左右的,一个小朋友把班里的孩子都咬了,小牙印啊,一个一个的,都紫了!然后,还有互咬!当时,那真的是一个头大,第一次带那么小的宝宝。

        后来总结经验:男孩,本身就有攻击性,这是生物的一个本能,孩子比较小,语言发展慢,还都是男孩子,男孩子确实在语言方面相对于女孩子是慢的,当别人碰到他或者抢他的东西了,他就直接上嘴巴咬了!不会说的小朋友,一般用嘴巴咬的几率还是挺大的。

        后来,老师天天关注咬人的小朋友,防止在咬人,当然,也防止别人抢他东西;也跟所有小朋友说,如果有问题找老师,虽然一个个语言都表达不清,但也得找老师啊,在班里讲一些这种类型的故事,绘本;然后,还有家长们的配合,回家继续跟小朋友们一起讨论,有问题的解决办法方式。经过不断的努力,班里咬人的风波是终于平静了!

2.“这是我的!”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两个时期

        一岁半到两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刻,幼儿开始慢慢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名字,喜好,需求和愿望。这个时候是孩子所有权意识的发展时期,所有权并不等同于孩子会变得自私,相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会更全面的了解这是一种社会属性。看到这,我又想到曾经看的好像是巴学园的故事吧!时间有点久了,我也不太清楚了,是讲一个孩子流的眼泪,他要带回去,他说那是他的,所以要带回去,他所有的东西都要带回去,不管是指甲,还是头发,还是什么,因为他觉的那是属于他的一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