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孤独深处》
《孤独深处》作者:郝景芳
这本书是大学时候独自浙江旅行,在路上遇到的北方小哥哥后来在路途中结伴,成为了驴友,偶尔也会推荐书籍给对方。
他推荐了短篇《北京折叠》给我,后来索性把整个《孤独深处》(《北京折叠》收录其中)都看了,起初我看到一般有些厌倦。在此反省自己紧赶慢赶的心态,我阅读是为了快感,我明明该享受的,而不是为了数量的堆积去忙活。后来静静心,才没错过后面喜欢的《阿房宫》《生死域》啥的。
我喜欢《北京折叠》里把城市折叠分三层空间。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间,五百万人口,生存时间是从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空间休眠,大地翻转。翻转后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生活着两千五百万人口,从次日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第三空间生活着五千万人,从夜晚十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然后回到第一空间。时间经过了精心规划和最优分配,小心翼翼隔离,五百万人享用二十四小时,七千五百万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时。
(在此感谢同事天宝,让我有新角度思考,比如第一空间时间24-6+6;第二空间12-6+10)
我喜欢这个想象。这个短片比较让人低沉:但是挪用精彩评论里的一句话“看清楚真相的意义不在于靠一己之力能改变什么,而在于改变开启时能助一臂之力”
其次比较喜欢短篇《生死域》这讲的是个人从生的世界带来的执念在死的世界里的欲念显现,最终我执放下才能重新投胎转世为人。
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因为每一个出生的人都是永恒存在的一次转换,今生只是肌体与其结合。其中前生的记忆消去了,但是它的运行方式还在。幼儿的学习只是将它唤起。人工智能因而学不会那些无比简单的事情。”
然后知道了“柏拉图回忆说”,这个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的学习都是回忆,对前世过往的回忆,我们的学习都只是将其唤醒,其实我只是浅层次的理解,去搜了下柏拉图的回忆说各界派观点很对,但这于我来说是个新的认知。
再是《阿房宫》说实话一开始觉得没意思,后来被秦始皇的思维角度折服,太有意思了
引用对话如图

最后是《谷神的飞翔》,这是童话与科幻的结合,很美,也心碎。
孩子们还不懂得寂寞与恐惧,或者说还不懂得生成寂寞与恐惧的空虚,他们的心小小的,装满了故事,就放不下那许多大人的东西了。
如果我也有个这样的图书馆,哇,骨头里冒泡泡(形容欢喜到极点)

后面几篇,没有太多感受,感觉是匆匆结尾。
谢谢作者著书,谢谢驴友推荐。
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