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班复习第5次课程
社会知觉就是对社会的整体的看法,我们在咨询的时候要了解一个人的知觉,也要了解一个人他对于社会的看法,对于人际的看法,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因为当我们更多的了解他的知觉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协助他帮助他,不然我们可能只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就没有办法沟通。
家长也是这样,往往会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去解读对方,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很多时候都不是的,因为一直拿我们以为的去以为的话,这个沟通注定是单方面的是进行不下去的,只有双方向的沟通才叫沟通,一方面传递信息,一方面反馈信息,另外去接收到对方的信息,再次反馈很多次的来回往返才能完成沟通。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确立去确认对方的知觉是什么,花很多的时间去了解。不评价,不预设,不拿我们以为的去以为,但是知道容易做着难,所以要持续不断的练习觉察才能做到。保持未知的姿态,更多的去贴近他的脉络,去了解理解他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影响因素
第1:经验,我们的世界都是我们用语言建构的,都是由我们自己的经验来看这个世界。通常我们说夏虫不可与冰,比如三季人的故事,都是我们沟通不畅,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说话,我们根据我们的经验以为对方是什么样的。
那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多听孩子说,要不然赢了道理,输了感情,要理解他的脉络,在他的世界里是什么样的,有时候孩子的说法仅仅是一种宣泄,只是想说说,我们也不需要大惊小怪,那可能很多事儿真的变成了事儿。
2,需要。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看法都跟我们的需要有关,因为我们需要哪一块对哪一块就会了解很多,我们对他的看法感受就会发生变化。确认知觉要有意识的动态的进行动态,就是我们每次聊的时候大概问他这一周感觉怎么样啊?对这事情的看法是什么呀?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确认精准的了解和把握他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3,兴趣。需要和兴趣是相连接的有需要才能有兴趣,有兴趣才在这一块是需要的。
4,情绪。情绪是非常影响人的,所以你有情绪的地方其实都是因为你在乎你想要你看重,所以才会有情绪触动了你的点,所以我们有情绪的地方都要去看一看。
那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讲了元首,我们也知道情绪出得来道理才进得去,在他状态不好的时候,他对事情的看法就比较消极否定,但是过一会儿他的状态比较好的时候,他对事情的看法认知自觉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在他情绪出来的时候,要能接得住他的情绪,作为一个容器稳稳的在那很重要,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纠正他,没有跟他讲道理,你越是在这样做越是在硬碰硬。
云手第1步接得住,第2步顺势后退,第3步顺势回推,先跟后带的过程,你跟的时间足够了,你了解理解他了,跟他同频共振了,你才能有机会帮到他。稳生定,定生慧,当他的情绪稳定了,他被了解和理解到了,他的情绪有了出口,有了安放的地方,他的智慧也就会升起来,有新的思考有新的解决方法。
社会知觉的几个效应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我们往往会受第一印象的影响。通常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2,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
3,晕轮效应:以偏概全。我们认为一个人感觉啥都好,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不好,那哪都不好了。
4,刻板效应。说到哪个人就想到那个人是什么样的,比如说上海男人怎么怎么样,东北男人大男子主义,但一定是这样吗?有的时候不一定。
5,归因。
我们对社会的看法容易导致归因,尤其是对自己的归因,对婚姻的归因,这些都是社会自觉里的内容,也就是我们遇上的各种事情的看法,都属于社会自觉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
社会动机,包括亲和利他成就和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