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的生命,远比你的梦想要脆弱
你怕不怕万一,自己还没到25岁,就真的死了?
1
还记得美帝鸡汤导师本杰明·富兰克林的那句经典名言吗?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直到75岁才埋葬。
当今社会上,无数的年轻人以这句话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要努力,要奋斗,要为了那个叫做梦想的东西拼死拼活。
他们有时还会顺带嘲笑一下稳定工作岁月静好的同龄朋友:这么年轻就图安稳,失去了灵魂,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然后还不忘微博朋友圈发文讽刺: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直到75岁才埋葬。
完了带着对朋友的怒其不争,又投入到自己那热血的事业中去,继续熬夜,通宵,燃烧着青春,感动着自己。
他们把这种奋斗拼搏的态度提升到了近乎政治正确的高度。
只是浑然不觉,青春烧着烧着,也许就顺带耗竭了元气。
前不久,某农药主播因过度劳累不幸猝死,年仅20岁。
说什么奋斗,谈什么梦想,灯油都干了,还说什么燃烧青春。
2
想起以前在同学群里,谁要是说想找个安稳闲适的工作,业余种花钓鱼练书法,那免不了要被群里的热血青年们批判一番。
“年纪轻轻的不去奋斗一把,尽干这些老年人才干的事……”
但是现在不会了,如今群里的画风是这个样子的:
“好想回家养老。”
“你们有没有那种可以整天闲着没什么事干的工作介绍一下?”
“有混吃等死的工作带上我啊。”
“我的梦想就是做一条咸鱼。”
对于这样的论调,再也没有人正气凛然恨铁不成钢地批判了,有的只是沉默,或同声附和。
那些论调,虽然多是调侃的语气,但也饱含着大家对这冰冷现实的领悟。
谈起在外打拼,我们不再多想什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我们更在担心,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这么辛苦,身体还吃得消吗?
有时候也会打趣一句:你的头发还好吗?
说是打趣,其实背后满是辛酸。
3
说什么“25岁死,75岁埋”,“没理想,没追求”,“图安稳,丧失灵魂”,这些都是虚的。
为了所谓的梦想而去拼命,加班加点,熬夜通宵,会损耗生命,这是真的。
25岁,也真的可能会死,不是比喻,不是情怀,而是这个实实在在的、脆弱的生命,真的会消亡。
我们不是不怕落后,不是不怕成长停滞,不是不怕生活一潭死水,但我们更怕死。
比起没有梦想、失去灵魂、“25岁死,75岁埋”等等这些小资情调的东西,我们更怕的是死亡,现实中,生命上,真实的死亡。
生命耗尽了,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在生命的死亡面前,贪图安稳、混吃等死也都是奢望。
就算想做那种为小资们所鄙弃的行尸走肉,那种没有灵魂的躯壳,也不可得。
最后,连想都不能想了。
拼得再辉煌,也只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我有一个梦想:我只愿做一份微小的工作,于闲暇时,能静静地细品一杯清茶,与三五好友谈笑风生。
最后念几句诗:
只贪名利求荣显 不觉形容暗悴枯
试问堆金等山岳 无常买得不来无
谢谢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