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情感故事好文推荐

成长感悟 |趟过“母女”这趟生命的河

2016-04-06  本文已影响182人  朱若霞

这几天经常和上高中的女儿聊天,母女俩兴致勃勃,有时一聊就是一两个钟头。

女儿告诉我:初中时有两个要好的女同学,都曾被自己的妈妈粗暴对待过:一个同学被妈妈用藤条抽,抽脸,掀起额头前的刘海,一条条血印触目惊心;一个同学的妈妈,用手打累了,把女儿推倒在地,拿脚踩。

两个女孩儿成绩都比女儿好,一个女孩甚至还是经常考第一的学霸。

两个女孩儿我都见过,都白白净净、秀秀气气的,也都乖巧、懂事、有礼貌。

两个女孩儿都是读到初中,还在挨打。

听着女儿的描述,有一瞬间,我有点恍惚,以为自己穿越了,来到了上个世纪。

身为70后,我虽然从小也免不了挨打,但是上初中后,我父母就再也没对我动过手了。

至于女儿,印象中我只在她小学二年级时,打过她一次,而且现在想起来依然后悔得要死。

难以想像女儿的同学,这些90后、00后的新时代独生女们,还要面对比我当年更加恶劣的命运。

我还以为她们都是被捧在手心里宠大的“小公举”呢!

然而,同为母亲,我也理解她们的妈妈们,理解她们为什么会忍不住对自己的女儿,拳脚、藤条交加。

如果我推断得不错的话,生在这个有着漫长“重男轻女”传统的国度,两个女孩儿的妈妈,从小必定也饱受父母家人的打骂和凌虐:她们被忽略、被嘲笑、被打骂、被羞辱,无人理解、无处诉说;她们小小的心灵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痛苦,只能把那个饱受伤害的“小女孩”,深深地埋在心底、藏进潜意识。

当她们长大后做了母亲,生了女儿,当女儿长到她们当年的年纪,她们潜意识里的“小女孩”,瞬间复活。正如脓疱只有挤破才能结痂,当年的伤痛再次浮现,当年的“小女孩”再度复活,同样也是为了彻底痊愈。

然而,这条路,注定艰难无比。

当伤痛浮现、当“小女孩”复活,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人本能地想逃。从小不被爱的母亲,实在是太容易、太自然、太本能地,会把自己当年的伤痛,投射到幼小的女儿身上!

曾经,我也是对女儿横看竖看不顺眼,总觉得她不听话、不懂事,一看到她就心烦——后来我明白了,不是女儿让我心烦,是女儿引发了我心底的伤痛,是这些伤痛让我难受。

于是,再次面对女儿时,我就会不断提醒自己:

我到底在心烦什么?我心里不满的,到底是谁?

我一点点写下心底所有的委屈和怨愤,我一天天拥抱心底哭泣的“小女孩”,我试着向父母表达曾经的伤痛,我感谢年迈的母亲几次当面对我说抱歉……

如此两三年过去,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面对生为女人的命运,我不再愤愤不平。不是我主动“要求”自己放下怨恨,而是怨恨主动离开了我,我想恨都恨不起来。

当我直面黑暗,当我不再用宽容、大度、孝顺等正能量包装自己,而是全力拥抱怨恨、愤怒、不平等负能量,我心底那些板结的泥土,终于慢慢松动、慢慢柔软。

我理解了母亲,明白了她们那一代人的局限,接受了她们的不完美。

再看女儿,真是怎么看怎么可爱,怎么瞧怎么顺眼,一点嫌弃和不爽都找不到了。

我明白了:

光明和黑暗,都是我们哺育成长的养料,二者缺一不可。

唯有拥抱黑暗,才能真正迎来光明。

这条成长之路虽然异常艰难,却绝对值得一试。

因为,有一个贴心贴肺的“小棉袄”可以一起聊天八卦,一起逛街购物,一起臭美打扮,那种欣喜与满足,真的是千金难买、万金不换!

有女万事足。

愿天下母女,都能趟过“母女”这趟生命的河,相亲相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