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有讲究

2023-06-28  本文已影响0人  人在异乡

“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夏季阳气上升,人体经络通达,选择这个季节调理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方便强壮补阳,提高机体抵抗力,也方便最大限度以阳克寒。

中医讲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气不足,寒从内生,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偏于虚寒,再加上外界环境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

所以,冬天调理寒症就像雨天晾衣服很困难,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炎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旺,这时,积寒最易被驱赶出来。

“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或中药熏蒸、艾灸、拔罐、刮痧、经络穴位推拿等方法。

达到益气温阳、散寒通络、调理气血、调节身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

做好“冬病夏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药物穴位贴敷后如有局部皮肤出现瘙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防感染。

一旦发现皮肤出现水疱等,要抓紧涂烫伤膏。一般建议敷贴者等24小时后再洗澡。

二是“冬病夏治”期间慎食寒凉肥甘滋腻之品。

大量进食寒凉食物,易致脾胃虚弱,影响治疗效果。大量进食肥甘食物,易伤脾胃,影响消化,易导致阳气不运,变生他病。

三是“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有相关从业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证的具体表现辨证施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