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亭文艺调频散文✨满天星

原味

2024-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女夭彦页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天气转暖,河鲜也生发着准备繁殖后代。身在王二浜畔的我,早开始垂涎起水中的活物来。到集市上买几口格子笼,系根细绳扔进河中,就会有猎物中机关了。

格子笼听着高大上,其实也简单,细尼龙丝编织,侧面有几个喇叭形开口,鱼虾进去容易出来难,是一种非常便捷、效率很高的工具。

王二浜的水产丰富,鲢鳙鳊鲫鲤、青鱼草鱼鳜鱼、甲鱼黄鳝鳗鱼黄颡鲈鱼、河蚌螺蛳螃蟹蟛蜞、窜条狼鳍吐婆鱼鳑鲏鱼鲇鱼之类的不去说,还有许多罕见的物种。比如有种鱼条材修长,从鱼鳃后开始有一根很细的红线经腹部直通尾巴,俗称红料(音),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它的学名。

可我想说的这种鱼在江南的淡水鱼中极其常见普通,身材细长似柳叶,体型比窜条鱼略大,和窜条不同点在于嘴巴微翘。它和翘嘴长得极像,不同点在于翘嘴可长至数斤,而它最大也不过三四两模样,我们这边称此鱼为黄尚鱼。

晨露湿了几张红叶,盈盈欲滴。拉起格子笼,除了意料之中的几只河虾外,还有小惊喜,一条硕大的黄尚鱼。说硕大是相对它成鱼的个体,其实并不大,体长不足30厘米。

青葱竹笋早已备好,螺蛳剪尾,螃蟹洗净,油锅起好,将料理好的黄尚鱼放入锅中,嗞啦作响。生姜料酒酱油白糖……螺蛳河虾螃蟹笋片,这一锅乱炖,是春天里不可多得的小河鲜,自然的江南味道。

其实黄尚鱼多刺,体型小,在我们这并不太招人待见。还有个原因,它很常见,聚群而行,贪吃胆大,很易捕获,所以鱼价也便宜,是上不了台面的杂鱼。

只是到了我这吃货嘴边,又稍有不同。新鲜的黄尚鱼煮熟了,是再好不过的下酒菜,即使只有一条,即使个子很小,用句俗话形容,不够塞牙缝的。

用筷子小心地夹块鱼肉(怕戳碎了有鱼刺混入菜中)送进嘴中,我该怎么形容那滋味呢?

我得仔细斟酌,搜刮我肚中为数不多的词汇,首先是入口即化吧?!黄尚鱼肉质细嫩,丝毫感觉不出纤维的存在,轻轻一呡,那肉便如汁液般滑入喉中。手工鱼丸吃过吧?!若非要相比,鱼丸在它面前,简直粗糙到渣一样的存在。

当然,我那么推崇一条平常不过的鱼,无外乎一个鲜字。鲜美的鱼我吃的也不少,除却海里更繁多的鱼类品种,淡水鱼中的鳜鱼白丝也算极品。但,黄尚鱼的鲜,明显和它们不一样。

可是,怎样用文字来表述我舌尖极细微的味觉差异,于我是个难题。我足足用了一支烟的时间反复推敲,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一个词来,原味。

原味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原来的味道,引申开来大概是食材不添加甜酸苦辣的调料而保持原始自然的味道吧?!我真不知道原味到底是个什么味,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暗自揣摩。

那么,这鱼肉到底是不是原味,只是我个人的定义,作不得真。

黄尚鱼肉的鲜,多半比不过白丝鳜鱼,没有丝毫的强横和炽烈,刺激不到多少可供记忆的脑细胞。它的鲜平实朴素,不属于灯红酒绿,是那种自然的乡野味。

乡野的味道,应该就是原味了吧?!和我所加的油盐没有多大关系。

黄尚鱼,只是我家乡的叫法,待要把它作为主角写入文字中、并让读到者了解它时,俗称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个标准的代号,学名。我真不知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小鱼学名叫什么?于是利用网络的力量四处发朋友图、百度搜索等法子,寻根问源。

最终找不到肯定的答案,大致方向集中在鲌类,红鳍原鲌、青梢红鲌或是红鳍鲌。如果不是专业的学术研究,我觉得三种答案都可以。

我不是专业的学者,可以随意挑选一个,红鳍原鲌,只因喜欢其中的一个“原”字,原来的样子,根源。

春天水渐暖,红鳍原鲌活动渐渐频繁起来。它生性凶猛,是游泳健将,靠着柳叶形体型速度很快,常见到它接近水面追逐小鱼小虾。它是杂食动物,夏天钓鱼,桑葚蚯蚓啥的都会咬食,很容易中钩,鱼饵扔入水中,鱼漂好几秒不沉入水中或是被狂拉而去,一提杆,中的多半是它。

还有种更简单更有效的法子,用浮在水面丝网捕捉,一次可逮到许多,和窜条鱼一起入网。

我们这普通的做法是和窜条一起油炸,炸至金黄色,酥脆松嫩,是下酒的好菜。

氽小鱼虽好吃,味觉太过浓郁,若清蒸的话腥味不容易去除,我更喜欢红烧,最能发挥红鳍原鲌入魂的滋味。

红鳍原鲌,我确信我是记不位这名称的,也许三五个月后就想不起这称呼。我还是习惯家乡的老叫法,黄尚,如果非要正规上档次,我愿将它改名,称为黄裳。

夏季马上来了,黄裳,它是我心心念念的原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