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反思学习剽悍晨读剽悍江湖

四项脑力体操,锻造自己的最强大脑

2017-04-27  本文已影响118人  聆枫物语
马里奥·普佐《教父》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大脑认知上的差别,说白了就是运用大脑指导身体做事的方法不同。

当人类离开原始丛林那种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状态后,大脑认知在人类发展的贡献占比越来越重要,早就把诸如体力、武力等因素远远抛离,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脑力”的重要性只会越发重要。

在电影《教父》里面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

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看不看得清一件事的本质,你以为靠的是眼睛的“视力”吗?当然不是,靠的肯定是我们大脑的“脑力”。

因此,有眼光的现代人都会把提升“脑力”这件事放到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公众号《剽悍晨读》介绍了一本风靡全球的书《那些怪诞又实用的日常心理学》,书中讲述了四种独特的“用脑方法”,这四种方法分别是

后台运行、转换视角、认真玩耍和保持好奇。

在平常解决问题时如能注意运用这些方法,你一定会惊叹原来事情可以这样去解决,甚至可以帮助你完成一些你以为不可能的任务。




1、后台运行

老人常告诫年轻人,做事要专心,不能一心二用。这在处事的大方向观念上是正确的,但在人脑的实际机制上却不正确。

人脑其实是一个天生多线程运作的“超级电脑”。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充满无数传感器的精密“机械”,无论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等等所有感觉都会在迅速地通过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而且通常是很多种相互独立的感觉同时传达,并刻不容缓地要求大脑马上做出判断,这就需要大脑多线程的运行。身体与大脑这样的多线程处理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只是人类经过进化,那些日常的线程任务被放置于大脑的后台,让我们在意识的层面上不受打扰罢了。

就单单以人类直立行走这个最平常不过的动作为例,我们人类可以轻松的完成,而现今最先进的智能机械人对于实现直立行走还是一个大难题,原因就是直立行走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非常复杂的运算才能实现的动作。我们先要看到路面的情况,再指挥无数肌肉和骨头协调去迈步,还要平衡地心引力的影响等等,如此海量的数据和大量的运算线程,只有我们的大脑才能胜任。

我们大脑运算能力之强,远超我们的想象。

看看《最强大脑》里面的那些神人,他们是超人吗?不,他们的大脑其实和普通人几乎没有差别,他们只是找到了更有效的利用大脑的方法罢了。

把难题有意识地放到后台处理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此,我自己也深有体会。

高三时老师一再强调语文考试卷一发下来,第一时间就要去看后面的作文题,看完好好想三到五分钟,记住作文题干内容,然后才能开始从前面做题。这样做,或许你看完不知道文章该怎么写,不要紧,当你在做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的时候,你的大脑后台会自动运作,为你的作文进行构思、链接知识点,等你最后要写作文的时候,你或许很快就能进入文思泉涌的状态,这就是大脑后台运行的威力。



2、转换视角

面对一个棘手的难题,转换视角、另觅蹊径,试着从另一个方向去思考,往往可以柳暗花明。其实也也很好理解,就以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攻城战为例:

你率领大军兵临城下,如果敌军退入城墙内死守,正面冲击肯定会首当其冲,就算伤亡惨重也不一定可以攻下金汤固城。这时,一个用兵如神的统帅就会懂得转换视角去思考策略。譬如试试声东击西,攻其不备;或者寻找城墙的薄弱环节,重点击破。这算是下策的转换视角。也可以试着放看眼界,利用外部环境去攻城。例如用火攻,或者学秦将王贲水淹大梁城,或者使用清野围城之策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这也只是算中策的转换视角。而上策就是:

从内部把城堡攻破。

可以通过买通敌方内部的反对势力,让其投降反叛等,或者实施反间计,让敌方内部自相残杀。

扯远了,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说明一点,转换视角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而且往往能让你获得巨大的力量去解决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但是面对难题,我们常常会发现转换视角是很困难的,因为一般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维定势”,很难从所谓的“正途”和“经验”中抽身而出,他们从心里地不愿相信一个事实:

过去的经验只对过去已解决的事情有效,而他们面对的却是一系列貌似相同实质千差万别的新难题。

尤其是现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面对难题没有主动转换视角的觉悟是要吃大亏的。

本质上,我们遇到的问题之所以会被称作“难题”,就是因为那是前所未见的新问题。面对全新的问题,一味凭旧方法去处理通常很难凑效,因此转换视角正是一个重要的思考环节。

美团的创始人王兴说过一句话: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

不要再逃避难题了,想不通就转换视角吧,或许那才是你真正思考的开始。




3、认真玩耍

从小我们就知道学习要“劳逸结合”,但很多糊涂老师和顽固家长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总是逼迫孩子一味地学习,生怕玩一玩,心就散了。

其实玩耍不仅对身心有益,对大脑认知的发展也很有益。我们不仅需要玩耍,还要好好地“认真玩耍”。为什么呢?

因为玩耍不但是人类从幼年到成年认知成长的必修课,还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必修课。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人类文明都是那些“聪明的孩子”玩出来的。

如阿基米德,洗澡也不忘玩耍,在澡盆里一站一坐玩水的时候就灵光一现,玩出了浮力定律;伽利略童心未泯,捣鼓玩弄两块透镜,无意中也玩出了天文望远镜,还用它看清了木星;达尔文从小就是个淘气孩子,常去野外捉虫子,掏鸟窝,最后大家都知道,玩出了《进化论》;爱因斯坦更妙,他常想象自己与光玩耍,追着光跑,最后玩出了《相对论》,改变了整个世界!

回头看看我们的历史,人类文明难道不是这些聪明贪玩的人一步一步“玩”出来的吗?相信人类的未来也一定是在其他爱玩之徒的开拓下进步的。

因此,玩可是一件对人类很严肃的事情哦!然而对个人,认真玩耍也大有裨益。

回说”劳逸结合“,遇到难题即使懂得后台处理、转换视角,有时也不一定可以手到擒来,那时候,你就应该放一放,玩耍轻松一下。神经崩的太紧会麻木,让大脑适当放松可以使你更清醒,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在一连串艰辛的思考后,大脑的神经元连接会增多,高度集中的思考确实可以创造新的想法,但也会因为频繁连接而耗费脑能量。而且,其实很多神经元的连接是错误的,或者说是无效的,如果死死抓住这些无效甚至错误的认知往往会导致思考进入死胡同,俗称”钻牛角尖“。科学家通过脑电图的观察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放松的时候会主动地解开部分神经元的连接,一来可以避免大脑信息过载,二来可以消除一些大脑认为不必要的认知。

当然,现在的科学还不能确定大脑是通过什么机制去选择解开哪些连接的,因此也不能断定大脑可以自发地保留正确的认知,但是玩耍放松可以让人恢复脑动力那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难题真的束手无策时,不妨先玩耍吧!说不定你也可以像阿基米德那样灵光一闪地玩出什么。



4、保持好奇

人们常说好奇害死猫,其实好奇也能害死人。虽然人和猫都可能会死,但我建议猫不要好奇,而人却要保持好奇。为什么呢?

因为猫是独居动物,一只猫好奇害死了自己,另一只猫看不见有猫死,也接着好奇又害死了自己,最后所有猫都死光了。但人类却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好奇死了,但另一个人看得见,因此另一个人就会用其他方法去好奇,并去试着去解开这个“好奇”。

哈哈,开玩笑啦!

虽然上面一本正经地开玩笑,但保持好奇却确实是一件于人有益的事。

保持好奇可以让人的心灵永葆青春,永葆敏感,好奇心让你拥有强大的洞察力和学习力。

众所周知,孩子都是充满好奇心的,面对眼前这个全新的世界,他们急于用手去摸,用嘴去舔,对一切事物都十分感兴趣,渴望尝试,渴望了解,渴望学习。

人类的孩童时代确实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他们不需要别人教怎么去学习,他们就自己天生地懂得如何去学习,仅仅用一年时间,孩子就能学会直立行走和说话,要知道这两项技能都是无比难学的,尤其是直立行走。另外还有许多需要高度技巧的技术或艺术,往往最好都是从小培养,例如钢琴和舞蹈,原因就是因为孩子那份特有的好奇心赋予了他们巨大的学习能力。

既然好奇心如此之好,那为什么人长大了都没有把好奇心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呢?

原因恐怕是来自成人的盲目自大

许多成人以为自己活了这么多年,什么都学会了,不必再像个孩子那样好奇,对自己不懂的事更加耻于下问,不懂装懂,久而久之,成人甚至觉得好奇是小孩子的事,是幼稚的表现。

其实认为好奇就是幼稚这简直是一个几乎无知的执念。

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毫无疑问是当时文明社会最高智慧的代表,但当听到人们赞叹他学识渊博时,他总会说那句著名的话: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的无知。

懂得越多的人越发好奇,也越发谦卑,这真的不是矫情,不是谦虚,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相。

假如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老子天下第一,那说不好听你真的只是一个草包。

捂心自问,我们离真正大师的境界相差多远?

而当我们知道那些大师,像爱因斯坦都说自己只是充满好奇时,我们还好意思说自己鄙视“好奇”是幼稚的吗?

我们早该放下执念,保持好奇,最好像个孩子那样,好好学习,渴望学习。


以上就是《那些怪诞又实用的日常心理学》书中所介绍的运用大脑发现机遇解决问题的四种方法。希望读完能对你的学习和思考有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