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究竟为了什么
注册简书,是无意中发现有这么一个中文平台后的事情。可以发发文章,是我对简书的初步认识。起初把这个平台作为记事的地方,或者说,有事要说且有空闲时,撰写一文,然后在这里发一发,算作是一种文档的保存方式。所以,在注册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经把这个平台给忘记了。
在一次与老友聚餐时,有人建议我可以在退休后把自己丰富的经历以回忆录的方式写点什么,然后找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当时我曾想,就写一部关于自己一段经历的书籍,书名暂定为《军旅记忆》。那是一种美好向往,也是对过去酸甜苦辣的记忆,或者曾经冒着某种甚至有生命危险去完成任务的场景,更是一种退休后无事找乐子的想法。
去年与一位年近80岁的老领导相聚,他已经写了不少“曾经”,都是在某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的。他对我说,你应该写点东西,到时也在某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不过我的观点与他有些不同,我觉得有文章发在网络平台上,阅读的人可能为更多,文章的价值可能会高一些。他最后提醒我说,得写点,发文形式是次要的,属于自己有价值的记忆是最重要的。
随之后,我也撰写了一些。当时给自己撰文的约定非常简单,篇幅字数控制在5000字上下,找50个主题,然后以事件为脉络,传述自己的曾经。只要对读者有启发,我觉得就是一种价值。写这类文章,事先还是要深思熟虑的,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给谁看,不经过思考立意,如果以日更形式的发文,那确实很难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来。
第一篇文章是《考入军校》,当时在简书上发文后一时被关了几个时辰。后来又写了几篇,如《调离海军》、《出国受训》等等。主要想写一些关于自己曾经的历史转折、重大事件等经历。由于从事的职业特殊性,文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被平台认为是敏感的文字和内容,所以也经常被简单平台提醒,甚于不便公开发文。这样我原来设想的写点什么就开始动摇了。要么找其他平台上发表,要么在简书上发一些“记忆以外”的文章。目前看,我的《军旅记忆》肯定不便在这里刊文了。
正是有了一些因为所以,现在我的短文缺乏主题,没有主线,是想哪儿写哪儿的事。特别是在想尝试一下“日更”后,更是让我有点“浮躁”起来。因而时常问自己,我日更为了什么?
有人说,日更对自己的约束有好处,因为心中有事,必然要去完成。这样说也没问题,只要有时间,写点日常的事,日记类的,发发文章,以文会友,也未尝不可。有的人说,日更可是有收入,这话也没错。曾经有人私信我,告诉我说,可以向他们转让我的什么钻或贝,以换取银子。不过我初衷甚至至今仍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说实在话,每天平台给几个钻贝,就算是以美元、欧元或英磅为计量单位,我也看不上。我在股市里偶尔玩上几把,炒股软件年度报告显示我一年盈利也会超过20%呢。就在上周我的一股突然“发作”,来了三个“一字板,3字头的股票,3个一字板就是获利60%。要折腾点银子,简书上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从发文的字数上看,持续日更248天,字数30余万字,平均每篇文章700多个字,最长的近6000字,最短的600字上下,得到的“总资产”为978(无计量单位)。至于这个总资产究竟有什么实际价值,我至今不晓得,也不知道有何用处。总之,如果抱着获利而日更,那真是太不值得的了,因为日更的时间太不值钱了。
如果作为对文字的热爱,每天抽出点时间来,在电脑前安静一下敲打敲打键盘,这无论是训练思维还是巩固读书人的良好习惯,那都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不过,我现在有个初步打算,再过117天,即当日更365天时,我会中止日更这个事,原因是想把自己有限的时间,用在撰写自己曾经的记忆上来,找个能让我发文的平台,继续发文,发一些有实证的纪实的长文。
我的撰文初衷是,某天,人们发现:他走了,事依旧,文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