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秋日西行时光day19(察布查尔.锡伯族)

2023-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后来的六六

察布查尔,全国唯一的锡伯族自治县。

锡伯族,与创建北魏王朝的拓跋鲜卑同族同源。

他们的先民架鹰带犬,弯弓搭箭,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美丽富饶的白山黑水之间。直到250多年前,朝廷一纸诏书,令锡伯人西迁戍边。

锡伯族图腾 图腾 刺绣

那是在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因西部防务空虚,从盛京(沈阳)抽调千名20岁至40岁,身强力壮、善于骑射的锡伯族官兵,携带家眷,共4295人,远戍西陲。

1764年4月18日,这支队伍拜别锡伯家庙,惜别骨肉同胞,离别丰美的故地,受命西迁。

出东北经蒙古前往新疆伊犁,道阻且长,一路翻雪山、过荒漠、越天险、战疾寒,饱经艰辛与磨难,万里征尘凭雨洗。

历时一年零五个月,跋涉2万里,从大东北到大西北,完成了一次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

安顿他们的地方在南北疆交汇处,在丝绸之路的北道上,乌孙山和伊犁河之间,千里空虚,渺无人烟。

好在伊犁河田腴水足,锡伯人开田种地结庐修渠,亘古的荒丘漠野里村落兴起,东北人在西北开拓出第二故乡。

驻防屯田,充足的光热,天山雪水浇灌,锡伯人在这片土地种植水稻,把广袤的荒漠变成飘香的稻田、累累果园。

锡伯语中,察布查尔思是“粮仓”之意。

察布查尔稻田画

朝廷承诺换防的时间到了,承诺只是承诺。

锡伯人一坚守就是200多年,从1766年到1938年,屯垦戍边,驻守着漫长的边境线,世代镇守边疆。

所以说乾隆帝欠还锡伯族一个承诺。

锡伯人驻守的卡伦

锡伯人从东北迁至新疆,不仅保存了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还在满语的基础上改造发展形成自己的语言。由于察布查尔地貌特殊以及多年来单一民族的生产生活,语言和文字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现在有2万锡伯族人每天都说着这种古老的语言,察布查尔也成为我国唯一完整保留锡伯语的地方。新疆外,东北及其他地方的锡伯族人,已经不再使用锡伯语。

由于锡伯族语言文字与满文相通,在满族已丢失了自己语言与文字的今天,锡伯语也成为满文的活化石,进而显得更为珍贵。

锡伯人自古从事渔猎,弯弓射雕,西迁戍边,效命疆场,更造就了锡伯族的英勇善射。所以锡伯人射箭技艺精湛,现在还有射箭运动学校,察布查尔也有中国箭乡之称,是射箭运动员摇篮,锡伯族运动员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射箭比赛,夺得金牌。

疆场赛场都是战士。

锡伯古城 锡伯古城

250多年前的四月十八,锡伯人离开故土的日子,为纪念锡伯族将这一天作为自己特殊的节日“西迁节”。

1771年,  锡伯族人西迁5年后,渥巴率土尔扈特部东归。

从线路上,都在新疆伊犁,或许他们有过交会。

西迁东归,不一样的背景,不一样的线路,一样的风雨兼程,一样的气壮山河,一样的英雄凛然。

东归图画卷(部分) 西迁图画卷(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