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原生态阅读 做真性情批注——读王崧舟《导向原生态阅读的源
落日西沉,薄暮冥冥。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点开微信群里史科长转发的王崧舟教授的《导向原生态阅读的源头》一文,决定先大致了解一下基本内容,回家再细细品味其中菁华要点,可看着看着,不禁慢慢沉入进去,开始一点一滴地联系自身做思考。
“批注,本就是读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有感而发、因情捉笔”,对于王崧舟教授的这一观点,我极有感受。读书做批注,是阅读引发的联想或想象,或哪怕一个文字触发的一种情感、认知、观点,它们都是随机调动起来的,油然而生的,是与文本、作者、主人公产生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知识迁移等等,甚至也许是兴之所至,随意记下的与文本毫无关联的“小插曲”。
更重要的,批注产生于一时一地一情,初次读和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次读,所思所感也会迥然有异,所以书才会常读常新。但无论读多少遍,初次写下的批注尤其显得弥足珍贵,它不仅是你初次的情感体验,更是不可重复的灵光乍现,是阅读赠给我们的最初的珍贵礼物,这些美好的珍贵的此时此刻才有的想法、见解一旦失去,是再读时永远找不回来的。
记得在读曹文轩教授的《根鸟》一书时,我感叹书中语言的丰富精妙,感叹环境描写的细致与美,于是,我很认真地第一次给一本书做批注,随句随词随时写下心中随想,有的是对一个词的品析,有的是因情生情,有的是因景忆景,还有的随意发一些牢骚或喊一下励志的口号,纯粹就如王崧舟教授所言“简单如‘哈哈哈’,粗俗如‘太搞笑了’, 肤浅如‘摔死它!摔死它’”,可是我却读得带劲,写得活泼。过段时日,当我再拿起这本书翻看我以前做的批注时,自己都为之窃喜与震撼:我当时怎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和想法呢?怎么会写下这样的词语呢?我现在再读再写,是绝对写不出来的。可惜的是,后来书丢了,尽管我又重新购置了一本,但始终觉得这个《根鸟》已不是我心里的《根鸟》了。
丢失一本带批注的书,其实丢失的是一份记忆呀!
批注也是一种灵感与思想,我们不是为做批注而批注,而是对阅读享受和体验的真实记录和情感宣泄。“任何放逐了原生态阅读, 阉割学生原初体验的做法,都是对批注阅读的曲解,更是对学生阅读灵性的伤害”,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做批注时,真的应该放下“装模作样的深刻、无病呻吟的启发、中规中矩的写法”,一定要提倡并践行“原生态的阅读体验”,这“才是批注的源头活水”。
原生态的阅读体验,记录我们的见解与心情,记录我们的生活与感动,记录我们思想的稚嫩与成长,就像阅读体验的“思维日记本”,给你一个不一样的读书体验,带给你一份不同的阅读之旅。批注,更像是我们与阅读的孩子,发乎情,出于言,藏于心。
读曹文轩的《曹文轩教你写作文 》“所以当人说你附庸风雅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辩解,‘我没有附庸风雅’,你告诉他我就是附庸风雅,这样你才有力量”。
批注:我就是附庸风雅,就是就是就是!哈……挺过瘾!
读朱光潜的《你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 》“过一世生活好比作一篇文章,文章求惬心贵当,生活也需求惬心贵当”。
批注:惬心贵当,百度一下,成语,合情合理,出自晋·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
读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
批注:当你对光阴和季节有明显刻意的观察和感受时,你会发现你变了,变得柔和了,变得细腻了,也变得淡然了,对生活和生命反而更加热爱了。自然,让你感觉到生活的充实和美好!
读萧红的《鲁迅先生记》“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批注:“站”字用得好,拟人化。想起了前文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酒瓶就站在他的旁边”,也想起了前两天女儿说过的一句话——女儿拿着一袋自己的衣服,扔在车座上,袋子倒在一侧,她边用手扶好边说“站起来,站起来!”儿童的语言就是诗一样的语言,充满童心,童心中不分人与事物,往往混为一谈,所以拿说人的话就去说了物,这也便成了语文作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写作方法:拟人。成人为什么说不出儿童般的话,那是没有儿童的心,把事物看得太清楚,人是人,物是物,所以,便没了生活中的情趣,也没了对事物的好奇心。适当时刻,模糊一点看世界,不失为一件趣事!
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麦色的松果”。
批注:喜欢“麦色”,让人想起很多:健康的肤色,浓稠的咖啡,时尚的卷发,知了的蜕壳,麦麸饼干,当然,还有小麦,小麦!
读陆苏的《向暖而生 》“每一朵明前茶里,都倚坐着一个醺然的春天”。
批注:每一个饮茶的午后,都斜倚着一个微醺的灵魂。
读白落梅的《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门外的柳,绣蓝里的布,还有灶台的烟”。
批注:这个“篮”吧。
读,读……
请深深记住王崧舟教授的话——
“批注,始于真实的阅读,成全更高品质的阅读”;“看清了来路和去路,语文要素学习才能行稳致远”……
翌日清晨,寒风料峭,晨霭微熹,当我坐上南行的公交车,再次重读王崧舟教授的《导向原生态阅读的源头》一文,并再次整理昨晚的所感所悟时,心生“执”念:读书的过程是互相影响的过程,书籍影响读者,教师影响学生,我当做好原生态阅读的实践与引导者,倾我所能,与学生一起——
行原生态阅读,做真性情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