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动画设计与技巧

你的PPT动画都用错了!这四个原则帮你解决90%的难题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Seyla

大家好,我是小默。

上周我发布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PPT,其中很多页面都用到了动画。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次的动画作品跟以往的都不相同,我把它视作我学习PPT动画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此之前,我都是在设计好的作品上添加动画,难免会觉得动画有点鸡肋或多余;而这一次,我完全是用动画来表达PPT的内容,是先构思动画再进行设计。

我把这样的设计方法称之为“动画思维”,并整理了动画四原则:对比,重复,顺序和连贯。

有了这四个基础原则,就能够解决大部分小伙伴“不知道添加什么动画“、“不知何时添加动画”的难题,做出一份完整且不容易出错的动画作品。

那么,这四个原则到底怎么用呢,下面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1

对比原则

 

对比,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区分文案层级,制造视觉冲击感,从而突出重点。

平面设计的对比原则,往往通过改变元素的基础特性来实现,包括形状、大小、粗细、颜色、纹理和方向等等。

动画设计的对比原则,则通过改变元素的运动状态来实现,包括动静、快慢、向左向右、放大缩小等等。

比如下面这一页PPT,为了展示人们在同一幅女人画像中看到的截然相反的两种年龄状态(少女和老妇人),在平面设计上,使用了左右对称的板式,并且以不同的颜色来区分答案。

在动画设计上,则使用了向左和向右的擦除动画来进行对比。

 

同样的,在过渡页中,跟元素运动方向一致对比起来,方向相反的页面更具有吸引力。

方向一致

对比原则,是动画设计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让页面动感十足,也可以更好地强调重点。

2

重复原则

 

重复,使PPT风格统一,容易加深印象,且看起来更美观。

跟平面设计一样,动画设计的重复也很重要。在一份PPT里面,使用的动画太多,会给人一种非常杂乱的感觉,且会因动画效果而分神。

比如这一页PPT,使用了超过5种动画,看似很酷炫却让人觉得丑。

减少了动画的种类,看起来就舒服多了。

重复原则不只运用在单一页面,在整份PPT中,也要多次重复相同的动画,加强条理性。

比如在这份PPT中,对于文字的部分,大多数都使用了淡入+向左/向右/向上的动画,风格统一。


3

顺序原则

 

跟平面设计不同,动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让元素按顺序出现,怎样调整顺序至关重要。

顺序原则,即顺应文案的逻辑或者演讲人的内容按顺序出现,包括并列、对比、总分和递进等。

以下面这一页为例,“习惯主要由一个人的行为、知识和意愿三部分组成。”为了表达其中的包含关系,在动画的使用上,选择了先出现“习惯”,再拆分成“行为”、“知识”、“意愿”三个部分,互相交织。

在体现层级关系时,则根据内容按照从左至右、从下到上的顺序依次出现。

 

如果添加了与层级关系相反的动画,就会混淆含义。

在并列关系中,则可以根据演讲人的演讲顺序依次出现,或者同时、随机出现。

包括多个页面中的圆环修饰,也是遵循着顺序的原则,从下到上或者从里到外。

(图片压缩看不到圆环了>.<)

4

连贯原则

 

动画设计的第四个原则——连贯原则,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

什么是连贯?

就像我们在听一首歌的时候,歌曲的节奏感非常重要,如果听到一半突然出现卡顿,就会让人非常不适。

连贯性对于写作也同样重要,保持语句通顺,承上启下,提出疑问并解答,都是使文章更加流畅的方法。

良好的连贯性,能够使思路更清晰,逻辑性更强。

平面设计的连续性主要通过亲密性、对齐和重复来实现,而动画则是通过转场动画来实现。

比如下面这两页的过渡,我使用了平滑动画将两种相反的意见融合起来。

由“思维定式”到“思维转换”的改变,我添加了平滑动画。

在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前,把原本的“习惯构成要素”隐去。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人们拥有选择的自由”,把“选择的自由”缩小,给出所需要锻炼的“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

以上就是动画设计四原则在PPT制作过程中的运用:

1.对比:突出重点的表现方式

2.重复:形成统一的视觉风格

3.顺序:逻辑清晰的内容结构

4.连贯:创造流畅的场景转换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够用简单的动画来丰富PPT的演示效果,这四个原则,也是我通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

它跟平面设计四原则一样,并不难,却很容易被人忽略,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它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