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系列”之《简爱》——简爱自卑的根源在哪里?
翁老师:
接着这位同学自信的这个话题,我们进入到下一阶段的讨论——有同学在网上留言提问:简爱自卑的来源在哪里?一共有四个选项,分别是:低下的出身、悲惨的童年、平庸的外貌、周围人的排挤,具体应该怎么选择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张宸悦妈妈:
简爱是一个极度自尊、敏感而又充满反抗精神的女性。在简爱的性格中,“自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她的强烈自尊心正是来源于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原文有一段内心独白充分反映了这一点文,就是当她和罗切斯特的婚礼计划破灭、当她得知罗切斯特不可告人的秘密、罗切斯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恳求她留下的时候,简爱曾在爱情与法律间艰难抉择,内心两个小人疯狂交战,最终她的自尊占了上风。
文中写道,罗切斯特告诉她“:谁都不会因为你违背这一法律而受伤害,你没有亲人,也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件事。而你离开却会让深爱你的人绝望、痛苦、生不如死。“简爱热烈的感情促使她想要疯狂地叫喊同意他说的一切,但最终内心的理智告诉她:“我关心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没有朋友,那我就越是要自尊。”这句话反映了简爱内心世界强烈的自卑与自尊的统一。多少身处底层却不甘堕落、力争上游的人都是这样激励自己 “越是没人看得起你,你越要看得起自己“。””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自卑促使着简爱的自尊和自强,让她去挑战不公平的社会、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简爱自卑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文中有一段最广为人知经典名句似乎回答了这个问题。当隐匿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使她无法确信罗切斯特对自己的爱情以至于误解了罗切斯特对自己的求婚试探时,简爱爆发了。她说:“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么?一家没有感情的机器么?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么?”这是简爱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暴露自己内心的惶恐不安,从这里可以看到,简爱的内心深处一直为自己经济上的贫穷、社会地位的低下、外貌身材的不够美好而深感自卑。
首先是外表上。简爱从小把自己的不被喜欢、不被接纳归结为自己外貌的平庸。书中写道“我知道如果我是个聪明美丽、快乐活泼、无忧无虑而又爱缠人的孩子,哪怕我还是一样靠人养活、一样没朋友,里德太太见了我也会高兴一点…..”她希望自己漂亮一点,由此更加讨人喜欢,从而改变命运。直到长大,这种自卑也一点不少,当在桑菲尔德庄园遇见“整个人长得像月亮女神一样的”英格拉姆时,她对容貌的自卑到了顶点,绝望地呼喊“再没有比自己更傻的傻瓜”,由此更认定自己配不上英明神武的主人。
其次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由于从小失去双亲,身无分文,寄人篱下,并且舅妈家每一个人都时刻提醒着她“你是被人养活的,如果离开了这里,你将一无所有。所以尽管里德太太一家对她并不友善,甚至残忍苛刻,他们也视而不见,并告诫她除了感恩不应该有任何想法。”当遇见罗切斯特以后,深感自卑的简爱不敢奢望罗切斯特的爱情,甚至一度把对方由衷的赞美当作是“嘲讽、讥诮”。
由于对自己经济社会地位的自卑,即使作为未婚夫的罗切斯特想要送给她珠宝、华服等她认为与自己的地位不相匹配的奢侈品时,她也坚定拒绝。她甚至祈求上帝赐予她财富,认为这样她才能配得上罗切斯特的爱情。小说最后,简爱也正是因为继承了财产,与罗契斯特差距缩小,这份自卑情结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疗愈,从而甘心接受她心目中“平等的爱情与婚姻”。
但这些真的是简爱自卑的根源吗?每一个外表不够美丽,经济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是否都必然生活在这种强烈的自卑之中。我认为不是的。简爱自卑的真正根源来自于童年的不幸经历,是长期不被爱、不被接纳而产生的自我否定。事实上,无论是对外表还是经济社会地位的自卑感,都是简爱在儿童时期长期被灌输的一种观念,或者说她为自己不被爱、不被接纳和尊重寻找到的理由。
即使她美丽、富有,如果长期被凌虐,她也会自然找到另一个不值得被爱的自卑理由。因为童年伤害之深,这个理由也就深入骨髓,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心理学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简爱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其童年所缺失的自由、独立、以及被理解、被肯定、被接纳、被尊重、被深爱。
以上就是我对简爱自卑心理的理解与认识。在此我也想对同学们说,也许你们有一天也会遭遇挫折、困难,我希望那时候,你们能想一想一直深爱你们的父母亲人、想一想殚精竭虑不计回报始终关爱你们的良师益友,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汲取到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克服一切困难!愿你们都能从幸福的童年出发,自信勇敢地努力追求并收获一生的幸福。
翁老师:
的确,外貌、经济、地位等等都是导致简爱自卑的客观因素,但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她不被爱,不被接纳。
这一点,我们对比海伦凯勒就会看的更清晰。还有哪位女性能够超越上帝给她的难处呢?她没有视力、听觉,更无所谓容貌,但成年后的海伦阳光、自信,不但完成了正常的大学学业,还拥有了自己的一份事业。海伦为什么不自卑呢?因为她拥有母亲和沙利文老师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并由此被整个社会所接纳。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我们知道了简爱的自卑来源是什么了。那么简爱的命运是不是由她的性格决定的呢?
任芳苡妈妈:
关于性格决定命运,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我觉得这句话不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实际上是在说一个人生哲理。人一生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说简单的从出生一直到老年,都是千篇一律的性格,一生中每一个事件都可能会影响你性格的形成,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性格比较活泼,但是突然遇到什么变故,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所以人的性格是在变化的。
那么性格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平时人的行为会影响你的习惯,习惯会影响你的性格,所以平时做事的一些风格会慢慢地改变你的习惯,然后决定你的性格,从而制约你一生地命运,所以说这不是简单的一个性格和命运的关系。
回到这本书,简爱和罗切斯特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在发生变化,比如简爱小的时候性格特别倔强、善于抗争,但当她到了孤儿院和海伦、老师打过交道,接触过一些基督教教义之后,她的性格慢慢在变,变得更加宽容、冷静,特别是后来遇到罗切斯特,她找到了自己心有所属的对象之后,又增加了一些柔软的方面。
包括罗切斯特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比如他原来和梅森结婚,他觉得这不是一个理想的结婚对象,甚至把他的妻子放在阁楼上,实际上这个事情他做的不够理智,而且暴露了他性格中的一个黑暗面;当他认识简爱之后,和简爱之间萌生爱意以后,也把他的心柔化了,后来简爱走后,他们家发生了大火,在火中他救了梅森,所以他和简爱的相识相爱也改变了他的性格。
所以人的性格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听说过一句话说,人的性格实际上具有木桶效应,一个人性格的完美程度,取决于这个人性格中最弱的那个环节,日常我们交朋友也好,看人三观是否相符,都会在相处过程中见到某个人的性格底线,或者说道德底线,如果你能接受这个道德底线,你就能和他相处,两个人就会投缘。所以每个人的这个木桶效应很关键,我们要在一生中不断打磨自己,提高这个木桶效应,这里有几个关键词,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首先从小到大,我们要保持一个自信心,要有不断去攀登、永不言败的特质,在生活、学习中不断进取;另一方面是对自我的修行,不断修炼,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积极思考,同时把思想付诸于行动,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当自己的主人,善于掌控自己,让自己的行为习惯、性格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打磨出自己希望的性格,这是我们一生中修炼的方向。
我之前还查了一下关于“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从定义中可以明显地看到有几个关键词,行为、习惯、性格,这是一连串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去修炼,打磨一个你希望的完美的性格,这样你才能看到你希望的那个命运。不到最后都不是一个定论,哪怕像孔子、王阳明,也都是后人在总结他们的时候,才盖棺定论说他们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人生中没有一个点可以说这个人的性格已经成形了。
翁老师: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位家长特别去查了“性格”概念的界定,就像我们学写议论文的时候,如果想写好一篇议论文,把别人说服,就要先界定概念是什么,然后再谈为什么,然后再谈怎么做。
明确了性格的概念是什么才能理清为什么性格和命运之间有必然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性格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当你去世的时候,别人才能盖棺定论地确定你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所以我们要不断打磨我们的性格,提高我们性格木桶效应中的短板,让整个性格木桶变得越来越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