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故事

我们十年没见,却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这感觉实在是糟透了。Do N

2016-05-26  本文已影响118人  郭绿狮

DO NOT TALK LIKE EVERYONE ELSE DOES.

——郭力尼安《写给青年法学家的三十六封信》

我的小学在我以前住的家边上。毕业后,我搬了家,其他同学除了去了同一所中学的,相互之间好像也大都断了联系。直到大学,才在微信上重新加到了两三个以前的同学,但也没说过多少话:毕竟对彼此这些年来的生活,都一无所知。

昨天晚上,我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正是一个小学同学挑头建的,里面都是同班的。我找到两三个儿时要好的玩伴,加了好友。大家互发一个表情,算是问候,然后就开始互相翻朋友圈。大家都变了很多,看照片完全认不出来了。这个做了富帅那个成了富美,他做了摄影师她成了医生。从小学毕业到现在,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刚好是「中间隔着那十年」。十年足够让一个人变成你完全想不到的样子,何况是从小孩到大人的十年。

但我最大的感觉倒不是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是「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

寒暄的时候,我们同样用着时下流行的 Nick Young 的表情包。聊天的时候,我们同样说着「套路」「老司机」这些大家都在讲但没有人知道确切含义的垃圾词汇,讨论着正在上映和将要上映的商业大片。我们打着同样的那几款游戏,看着同样的那几部影视剧,讨论着同样的那几位名人,看着同样的新闻,发出差不多的噪音。

「道也者,须臾不曾离也」,我觉得我和我的小学同学,也是「须臾不曾离」。社会像一个巨大的罩子,我们都在里面,即使两个人互相不见面、不说话,却仍会在同样的时间听到同样的声音、看到同样的风景。我想,我们说着相同的话,做着相同的事,不只是现在——在这不曾相见的十年里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如此;只不过,我们散落在这个小社会的更小的角落,彼此不知晓。回忆一下这些年我看过的电影,我可以知道他们大概都看了哪些电影;回忆一下这些年我玩过的游戏,我能大概猜到他们的时间都花在了哪里;回忆一下这些年像风一样一阵一阵刮过的网络语言和话题,我就知道他们在之前的时间,也是怎样说话的。昨晚是陆家嘴,之前他们也一样听过或看过优衣库的更衣室;现在是「没时间解释了快上车」,之前他们也一样说过「良辰不介意陪你玩玩」;现在是「套路」,很久以前他们也把「给力」挂在嘴边。

我一下看到了他们这十年的形骸。

我感到无聊透顶。

我一下看到了他们这十年的形骸。我感到无聊透顶。

舆论的洪流如此强大,足够冲刷、裹挟藏匿在社会每一个角落的人。无论你关不关心,无论你在不在乎,你还是会知道那些明星的长相、那些用来炒作的花边新闻、那些被骂声淹没的社会事件。我们所有的人都像置身在一个漆黑的电影院里,舆论把它想要我们知道的东西投在荧幕上,我们想不想看都只能照单全收。就像一场电影放映结束,你和同一个放映厅里的人并不认识,但的的确确观看了同一部电影。

这还不算。比我们看到了同样的东西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同样的观点,甚至开始使用同样的语言、同样的声音说话。只要置身在这个社会里,无论我们的衣着和长相有多么不同,走路的姿势和说话的语调却越来越像。放弃自己的语言,也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思想,放弃了自己生而为人的独一无二的经历。每个人都在同化自己身边的人,每个人都在被身边的人同化。

曾经的我们那么不同:喜欢不同的东西,有自己标志性的口头禅,崇拜不同领域的偶像,在玩耍的时间做着各自喜欢的不同的事情。

现在的我们如此相同:崇拜相同的品牌,说相同的(而且毫无幽默感的)俏皮话,崇拜差不多(名字不同但实质相同)的富翁和明星,在休闲时做着差不多的那几件事,朋友圈里晒着差不多的东西。

连拍照的姿势都他妈差不多。

连拍照的姿势都他妈差不多。

我和我的小学同学十年没见,却好像从来没有分开过。这实在是糟透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和小学同学很多年没见,去找他们,和他们聊聊天吧。这样你才知道,你的生活,已经没个性到什么程度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