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贴秋膘·吃大肉
对节气的认识还蛮少的,比如冬至这天“北饺子南汤圆”是在我上大学后才听说的,冬至这天在我的认知里它就是普通的一天。但立秋不一样,我喜欢立秋这个天气,因为这一天可以吃大肉,而且大肉也是有讲究的。
糯米鸡

立秋之后在南方其实还没有进入到夏天的趋势,南方的秋天总是来得的慢一些,但立秋可以作为分割农活一个时间点,我这里的气候是一年可以种两次庄稼,因而在暑假我们是要干农活的,先忙着收割,收割之后再接着插秧,这一系列的活大概可以忙碌到7月底,剩下的一些小活可以不那么赶,适当的悠闲一下,但在立秋的时候差不多也结束了。
种水稻,水是很关键的,要管够。一边是太阳,一边是水汽和汗水,因而一系列的农活忙下来身体上的湿气还是蛮重的,所以当农活停下来之后,我们要对身体除湿。除湿的时候吃什么是有讲究的,我家在这一天吃的是糯米鸡,糯米鸡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但我们吃的糯米鸡和广东的早点糯米鸡相比做法会有些不同,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是我家做糯米鸡的时候不用荷叶,也不用其它叶子代替;2是对鸡有一定的要求,必须是雄鸡,雄鸡鸡肉性属阳,善补虚弱。其它的在做法和佐料上没太大的区别。
干农活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因而糯米鸡也成了一种记忆中的味道,印象中我能吃两大碗,真可谓是大吃一斤!不过现在的我已经退化到只吃一小碗的饭量了。
梅菜扣肉

后因城镇化而弱化了在乡下的生活习惯,伴随着生活习惯远去的还有糯米鸡,但吃肉的习惯并没有远去,只是变得更挑剔了,学会了挑肥拣瘦。不过有2中菜品我不会挑剔肥肉。其中之一就是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属于微甜的菜,把五花肉用水煮至半熟,然后切成大块放入锅里煎制,当表皮起皱之后即可。接着把煎制好的大肉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梅菜中,放入到电饭锅里蒸熟即可。可适当加入一些水,但我会更喜欢让梅菜干一点,这样可以更好的吸收扣肉中流出的油脂。
蒸熟之后扣肉肥而不腻,吃起来会觉得肉有点烂,但我更喜欢吃梅菜,因为所有佐料的味道都会被菜干吸收,一小夹就很下饭,细嚼之下还能尝出更多种味道。
其实我不会下厨,我只是看过我妈做过梅菜扣肉,梅菜扣肉属于可以放置时间较长一点而不会变味的菜。我妈一次性做的菜量会多一点,然后放入冰箱,这样不想下厨的时候直接拿出来用微波炉热一下,或者拿到电饭锅里再蒸一回,简单又便捷,工作忙起来吃饭真不是一件讲究的事情。
红烧肉

我大学是在福州读的,福州这个地方甜食做的还不错,很多人炒个青菜都会放一把白糖。
我接受菜里放糖是从红烧肉开始的。
下课之后很多人都习惯直接冲进食堂,吃完饭之后再回宿舍,然后就不出来了。
而我下课之后不常直接去食堂,主要是因为以我这小身板,比较难以抢到有利的位置。
但去得晚了就容易出现没多少菜可选的情况,中间要如何权衡我纠结了四年都没得出一个答案,倒是在众多剩菜中,也发现了一些很好吃的菜品,其中之一就是一堂二楼的红烧肉。
红烧肉吃一整块还是会觉得有点腻,所以我会更喜欢吃瘦肉。同时我还会让打菜的的阿姨帮我浇点汁到饭里,不宜多,因为汤汁会比较油腻,只需一点让米饭变得更可口即可,毕竟红烧肉吃多了还是容易胖的。
离开福州之后我似乎没再点过红烧肉,成了记忆中的一道菜。直到前一阵子有个朋友过生日,亲自做了一道红烧肉给我们尝尝。他做的红烧肉汤汁较少,不知道是不是用糖焗过,这次吃起来还真觉得不会腻。
生活多少需要些讲究,尤其一年到头都忙着减肥的你,立秋是为数不多大家都鼓励吃肉的日子,一定要放开了吃,不要太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