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丨萨提亚团体督导的那些人和事
文/Hi靠近我温暖你
历时近4个月的萨提亚团体督导已经结束,每周二的19:00-21:00我定点守盼。这个星期二的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有点空荡,想起了团队发生的那些人和事。
1.
2018年8月来自天南海北的9个人在拉康心理平台的招募下聚集在一起。来自重庆、昆明、贵阳、广西、杭州、武汉、北京等地的心理咨询师在吕悦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萨提亚团体督导小组。只为了在心理咨询职业路上结伴能走得更快更远。
成立之初,广西的春春操着一口浓郁的地方音,她第一个呈报案例。我当时都听起来有些生疏和吃力。春春说自己在讨论时思维混沌、表达不通畅。
在督导结束后她用一首现代诗《孤独》,不是言语而是用文字的方式完美表达心理咨询师宗旨助人自助,来访者与咨询师在人生路上彼此陪伴、相互照应。这打动到小组每个成员,尤其是我,与春春超同频。
还有重庆的蕙兰40来岁的她,近期打算去看张学友演唱会,她描述时的那个兴奋、那个眉飞色舞。对于从不追星的我的确有被感染到,她对生活的热情。而我好沉闷、枯燥地活着。
生活的寒流冷不丁的向我迎头打来,当时的我内心沮丧。丽丽在团队里第一个及时回应我,瞬间被温暖到,被人看见的感觉真好。
达达,团队里唯一的男性,年轻的心理咨询师。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面对棘手个案时的焦虑、无力和自我怀疑。同时达达表现出来的真诚,又让我看到了一个心理咨询师最柔软、最脆弱的一面,五体投地欣赏他的这份勇敢。
自称有野心的女子——顾克,超级敏锐的她真正用身体在工作,超牛!总是能很准确地感知来访者的感受以及感受的感受。
昆明的妮妮有着丰厚的理论素养,表达有深度,还一点不造作呢。还有率真调皮的雨来、踏实认真的庆玲。团队里的宝宝们就是这样让我如数家珍。
最重要的,最后出场。我最爱的督导师——吕悦。她做过记者,是高校教师、还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和督导师。年轻、优雅、知性、才气过人,要命的是人还老漂亮,女人做成这样真是完美到爆。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像家一样,无比温暖和安全,成员们在这里拼命生长。
2.
非常感谢呈报的每一个案例像是一道道通向人性世界的门,帮助我更深入探索自己、更好理解人性。无论是失学少年、人际困难大学生、产后抑郁者、肌无力患者、屡屡跳槽的职场女性,还是毒品成瘾者。
他们看似荒唐、不解的行为,复杂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期待都像一个个红绿灯在发出信号,构成线索,让我们去触碰他们的渴望。透过这些线索,我看到他们生命深处的那份渴望时,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每个生命都好让人敬畏。
后记丨萨提亚团体督导的那些人和事咨询师是用生命陪伴生命。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也上演着非常富有人性的一幕。我们觉察到自己对来访者的反移情。
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什么就是看不见,我好委屈、不满,甚至愤怒;你总是若即若离,还习惯用“不知道"来回应我,激起了我对你强烈的指责;我尽我所能去做了,然而你越来越糟,难道是我太Iower,我感到那样的无力和无能;你在面对疾病甚至是死亡,我愿意陪伴你走下去,也许真没准备好,于是我把自己和你隔离了……
是的,心理咨询师就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吕悦老师让我们去觉察、去清晰地分辨出咨询师自己的情绪,它们怎样影响了咨访关系及进程。通过她与我们的真实互动,演示了如何利用这些反移情工作,把自己作为最直接的工具在咨询工作中去使用。这让我更能接纳咨询时自己那些或好或坏的情绪,更珍惜咨访互动中的反移情,它往往就是打开来访者问题的一把钥匙。
在案例中我们讨论母亲孕育生命,分娩后饱有感的丧失;讨论作为咨询师个人全能感的幻灭;还讨论生命存在、孤独、死亡等议题。每次讨论又增近我对人性的理解。
3.
之前对萨提亚家庭治疗,就是初浅地喜欢。在教学和咨询上常常生硬地套用冰山理论及五种沟通模式。
在此次督导学习中,我才真正领悟该疗法的人性观:萨提亚强调人的平等,个体的独特性。并关注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个人空间,不论空间大小;个体需要看见自己,表达自己,也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种子模式,让人开启全面的成长。人高自尊,就变得有能力掌控自己生活以及担负责任和勇于做抉择。
为什么人会出现问题?当我们不知道感知和接纳自身价值的平等性。我们就忽视每个个体特殊的存在,否定自己的个性,通过顺应和服从变成外部期待的样子。不断遵循、顺从----削足适履。丧失对自我的认同,产生不一致沟通,感受说多糟就有多糟。
如何改变?只有暂时把他人的期待抛开,找回我们自己,释放每个人内部资源,通过内部的力量源泉对自己重新定义,提高自尊。这样动力实足开启成长模式,我们更愿意去改变、去承担风险,去自由表达自我。
总之,在萨提亚团体督导学习中,我如此幸运地遇见这群人;如此深刻地体验到了人性的各种美;如此痴迷地热爱心理咨询行业;如此用力的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