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三段实习,我制定的研究生规划
前两天写了一篇关于我怎么找实习的文章,有不少小伙伴私信我表达了自己读研期间遇到的难题,比如导师不让实习,比如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比如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情况,发现我好像没有碰到这类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了这篇文章要说的话。
研究生即将毕业,站在路口回首这段路程,我最感谢的是研一的自己,基于当时的处境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文章略长,分为四个部分。
01 我为什么要走实习之路?
我本要走的可能是学术之路,而不是实习之路的。
保研后,联系了大牛导师(以下简称:A导师),坐等毕业。
大四那年,我就开始跟着A导师做课题。
A导师给学生安排的路,就像现在的大多数同学经历的一样:在实验室做项目,发论文,不允许提前实习。
在确定选A导师之前,我有了解A导师的风格。我想着好好跟着这个负责的大牛导师做科研,说不定还可以读个博。是的,我还曾有过读博的想法。
A导师实验室的资源很多,老师安排的事足够锻炼学生get很多技能,并足以找一份很好很好的工作。
按照正常轨迹,我应该是跟着A导师发文章,做项目,找好工作。就想依靠着“别人”,顺着大家走过的路,安稳向前。
然而,事不遂人愿。
据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聊人生。”
大四暑假,研究生入学前,当我看到A导师讣告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塌了,太过悲痛,胃也出了问题。
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只是重新选导师。
于我不一样。
从大四开始,我和A导师以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已经建立深厚的感情,A导师于我,就像父亲一样,整个实验室就是个大家庭。
那时候的我,太感性,太幼稚,太矫情。
如果没有经历A导师的事,我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要安排自己的人生,可能就和很多人一样,跟着实验室走,跟着身边人走。
人总要经历些波折才会成长。
原先只想随波逐流,而现在,我想自己掌舵。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A导师的实验室待不了了。
命运把我推上自主之路,哈哈哈哈哈哈,这话说的。
重新选导师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关于选导师的功课,对学院里老师的风格尽可能的多了解。
可能会有人说,之前的实验室依靠不了,那就再找一个实验室依靠?
于我来说,原来依靠的大树倒了,经历了一次无助,就再也不可能给自己第二次经历的可能性。从根源上杜绝可能性的方法就是不要依靠,自己成长为大树。
当时的想法是:
不依靠实验室的资源,就靠自己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02 为了实习我做了什么?
靠自己是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不依靠导师/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现有资源,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靠自己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做的事。
基于这个前提,我重新开始找导师。
得益于原实验室博士师兄的介绍,我联系上了我现在的导师(以下称B老师)。
现在的B老师给了我们足够的空间,在我们课题和论文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细心耐心指导,提供建议,不会压榨,不会强求,尊重我们的想法,支持我们的决定,是我们想走实习之路的理想导师了。
我能做的是,每周的组会,按时参加,B老师检查成果时,按时提供,学校的要求紧先完成,然后再忙自己的事。
也许是我让B老师感觉比较靠谱,他从不催我。毕竟,导师和学校要求的事我都优先完成。
学期末开组会的时候,B导师也会和我们聊聊就业情况,是将心比心的好老师。
而这一切,都是互相的。
研二是实习最难得时候,学校公司两边跑。有熬夜写PPT时候,有远程搞项目的时候,也有赶组会赶不及的时候。
永远记得研二上学期,在距离学校2.5h路程的地方实习,每周四赶12:30公交转地铁,赶15:30的组会,每次都是15:20勉强赶到学校,开完会又回公司,来不及吃饭。
最崩溃的是在地铁上或者到学校了,收到组会取消的消息......
现在想来,还是想哭。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所以,那些问我为什么有时间实习的小伙伴有答案了吗?
研究生一开始的我,就致力于要在毕业时候找到满意的工作,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知道我想在毕业的时候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我喜欢用倒推法,假如我想毕业时候拿到满意的offer,我需要做什么?
好offer需要什么?论文?比赛?实习经历?实习经历需要几段?什么质量的?怎么安排实习时间可以在秋招前有比较完整的简历?
上面这些点,我在 围绕我的三段实习经历聊聊:该怎么找实习? 这篇文章里有具体阐述。
关于找什么工作,现在网络学习资源这么丰富,学习对应领域的基础必备技能总是没错的,一切总是围绕项目经验和编程水平展开,再加论文积累。
学习过程中慢慢的接触到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工作需求和自己的兴趣,自己的路也会越来越清晰。
03 针对实习之路制定的研究生规划。
我的研究生期间规划:
研一上:把能修的学分尽可能修完,确定研究生课题;
研一下:开展研究生课题,完成小论文投稿;
研一暑假及研二上:继续课题,第一份实习,第二份实习;
研二暑假、研二下及研三上:完成课题并准备毕业,第二/三份实习,尽早了解留用可能性,如果确定没有,尽早秋招。
研三下: 毕业前的疯狂。
整个研究生也确实是这么度过的。当中必然有很多不可控和不确定因素,还有若干个崩溃的瞬间。
最后一点,毕业前的疯狂。赶上这个疫情,你是不是想说我目标实现不了了?
那你错了hh。
确定工作offer后,我告别实习,开始了我的准(环)备(游)毕(世)业(界)之旅。
具体请戳:
还有好几篇精彩游记还在我的素材库里,慢慢分享给你们。
代码要写,世界也要看。
小目标就在那里,纵然路途曲折,一步步实现下来,终究完成了目标。
于我个人而言,规划和目标,受益匪浅。
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助力你获得想到的。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
04 怎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本不准备写这一部分,可是我发现,私信我的小伙伴们,传达的最多的信息就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或者: "我想要......但是我怕......"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想说:太多事没有最优解了,成熟点,认清现实好吗?
难道要面试官允诺你:
你做到......了,我就要你。
现实不应该是:
我拼尽全力站在这里,我是否满足您的需求?
而你要做的,就是确定要拼尽全力做的事情,并为之拼尽全力。
针对第一个问题,个人浅薄的经验:当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多出去看看,去看看这世界美好,去看看别人的优秀,去看看有没有人已经成为了你想成为的样子,去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做到的。
当你迷茫到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找你觉得能够给你帮助的人聊聊。前辈终究是前辈,也许几句点播就找到新的方向。
这一点,是我从本科的辅导员那里get到的。这一路来,当我遇到难题,自己无解时,我就会考虑在我的圈子里寻找前辈交流。
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圈子的重要性。
研究生刚开始,我经常找各种学长学姐聊天,聊他们当时的就业情况,就业前景,聊专业课程的建议,聊我该怎么读这个研究生等等,希望从前辈们的经历中收集有用信息辅助我进行研究生涯的规划。
我太喜欢和人聊天了,每一次聊完,我都get很多新的点。
聊天的过程也是信息收集的过程,回想过去5年来,我在和不同人的交流里收获太多了。
倾诉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很多问题换个角度,真的没有想得那么难。
毕竟,规划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结合当下所处现实和未来理想的最优方案。
“实验室没有资源,导师管得紧,老师没有项目..... ”
我想,总会有解决办法的,路是你自己的,人生也是你自己的,总有适合你的局部最优解。
不想被动选择,只能主动出击,哪怕结果不如人所愿,至少我挣扎过。
故事接近尾声,希望你能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