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用什么样的时间管理方式,我们最终的目的始终是想要更好的过完这
在完成日常工作之外,我们有着太多的“无聊”时间,甚至完成工作本身也是非常无聊的,只不过它是我们不可抗拒、必须去做的事。用王潇老师的定义就是,它是出现在我们“生存时间”里的必要时间支出,不同的只是我们看待它的态度,是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还是被动的、消极的、悲观的。如果是后者,那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找到在平凡工作中的乐趣,把平凡变成不平凡。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做鸡蛋饼的男子用跳舞的方式做着自己的工作,他在这份工作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于是每天去卖鸡蛋饼不再是单纯的上班下班,而是做一件让自己感觉幸福的事情,就会更有动力和信心去坚持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对着太多的选择,面临太多诱惑。看见别人去健身了就问自己,是不是应该运动一下?看见别人去学习乐器了就问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学一门技艺?看见别人去旅游走遍大江南北就问自己,是不是应该出去走走,说不准也能靠拍拍照片获得收益?这些选择充斥在每一个“无聊”之中,因为除了满足“生存需要”以外,这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突然变得那么奢侈和珍贵,突然让人无所适从。
可是终究是要选择做一件事情,一件让你觉得热情洋溢,只要开始了就不想停下来的事情。但在这件事情开始之前,先对自己做个评判,根据调查结果看看自己的能力处于这个行业的哪个位置,要做些什么样的努力才能够持续精进,持续的进步。这件事情如果用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去规定,应该就处在“重要但不紧急”那一栏中。它对你来说是一件非要完成不可的事情,为了它你愿意坚持到死的一件事情。但它可能在现在看不见回报,而你做这件事也不是为了回报,你仍然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直至完成自己理想状态的事情,只因为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体会过什么是“心流”:你心无旁骛,在这件事上专注的时候是你体会过最快乐的时刻。对我而言,给动漫人物配音的时候、看完一本书有感而发写完一整篇读后感的时候,是我特别有成就感和快乐的时候,也是我最专注的时候。
老生常谈的,王潇老师也提到了身体的重要性。她认为人的第三种时间就是“好看时间”,不分男女。在这个时间范畴里,又分为内外两个方面。内修就是利用运动达到由内而外的朝气蓬勃之感,外修就是利用一些医美等科技手段去做调节。王潇老师认为,内修是一个人变好的核心,就像道家或者修行者所说的“内核”,把内核修习好了,自然而然整个人就不一样了。而当你不知道、不想做什么的时候,就先做起来,研究表明,身体会对精神进行“反哺”,行动力也由此而来。
王潇老师把第四种时间——“好玩时间”又分成了“体验时间”和“创造时间”。前者是指一些事情只要你在当场就可以获得满足感,比如打卡网红地、吃一顿网红餐等等;后者指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完成并获得满足的事,比如考证、升学等等。而后者是更容易使人产生“心流”的时间,也是一种线性时间,在这条线上你有无限的可能性,在某一个节点是可以产生质的飞跃,并且创造出收益和价值的。
总结一下,除了生存必须要支出的时间以外,在那些被“无聊”大量充斥着的时间里,尝试回想一下让自己最快乐的巅峰点是什么时候,再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可以为之付出努力,从而减少在生命中对自己的浪费,珍惜起那些只属于自己的“无聊”时光,而不是“报复性”的去使用它们,渴望在之中体会到哪怕一瞬间多巴胺分泌的短暂快乐,比如不断的手机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