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344天--未来会怎样?
最近视频号总给我推荐青年就业,考大学,大学生活的事,最近的热点话题,毕竟高考分数才出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我知道复杂纷繁的信息,不断的出现,多数的信息会让人感到焦虑,比如青年失业率可能要高达50%,比如大厂开始去技校招人重新培训上岗(因为这些学校的孩子眼里有光),比如很多名校毕业生送外卖等等等等,如果不经过深入思考和加工,做为高中生家长一定会因此而倍感焦虑,碎片化的知识太多,而我们又懒得学习和深入思考,那就只能跟着社会的惯性,随大流,集体卷集体焦虑!
今天合肥下大雨,下午四点时大雨磅礴,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大的雨天开车,带着甜心去六中接儿子放学,中间的一段时间处理了一些工作,和甜心一起把六中的卫生打扫了一下,感觉很好,尽管是租住的房子,可是房子里住的是重要的人,也要好好整理和打扫!
接儿子放学路上,聊了会!
我问:你们学校会不会给你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就是考不上好大学就完蛋了?
儿子说:还好,没有吧!
我问:其实我真的有点好奇,难道真的是刷很多题,承受很多的痛苦才能考到一个好成绩么? 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相对比较轻松的也能取得好成绩呢?
儿子说:是要刷题... 但是也不一定.....
我分享了最近听到的两个新的观点:
第一个是中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彭凯平老师的观点,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延长孩子们的读书时间,愿意是当下的社会没有那么多的岗位可以提供给青年们,整个社会分工导致失业率很高,正好大家又盲目从众的看重学历,那就索性让青少年继续读书,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我没有研究过这个部分的数据,但是彭凯平做为著名的心理学家,我看过他写的书,我相信彭凯平老师不会瞎说的,既然公开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绝不是空穴拉风。
第二个是林径老师分享的,很多大厂开始在技校去招聘,将这些虽然学历不怎么高但是眼里有光,有生命力的孩子进行培训,几年后也能培养出很好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和名校毕业生比起来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生命力,有创造力,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通人,考上名校真的是要付出非凡人的毅力,承担巨大的压力,如果是因为自己内在动力想学习还好,就怕有更多孩子是麻木的,只是听父母的话一味的只知道刷题,学习,不知道自己热爱的喜欢的到底是什么,反而大学毕业后找不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工作岗位上也不可能干的好,一个人的生命力在学生时代就被压榨一空了,可悲!
所以我跟儿子说,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可能高二这一年确实是学习波动,加上妈妈对你的期待和要求可能高了一些,但其他时候你都是一个活泼的,有生命力的孩子,你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个眼里有光的孩子,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你“嗯”了一声,表示你也是赞成的,我很欣慰,也很庆幸,没有扼杀了你的生命力!
希望你可以活出你自己,成为你自己,找到你的热爱,健康幸福的度过每一天!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