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心情随笔

如何辨别人好人坏人

2021-08-03  本文已影响0人  慢慢学说话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的这句话字面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立志于做一个有仁德的人,他就不会做坏事了。

但直接这么解释貌似有点绝对化,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坏事”,即使他一辈子没有做坏事的心,但是无心之失总该会有的。

所以这句话更妥帖的解释应该是:如果一个人内心有求善求仁的心,证明他是有较高的精神追求的,他会一直朝着仁德的方向努力,即使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做错而达不到仁德的标准,但这个人也坏不到哪里去。

《论大战略》中林肯认为指南针能够准确的指引人达到南方,但是如果这个人只按照指南针指引的道路走,不知道绕路、拐弯、掉头,那么他势必会跌撞的头破血流。没有任何一条通向目的地的道路是平坦笔直的,但只要心中有方向,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用合适的方法整体保持前行就可以了。这就是指南针和行走智慧之间的妥协于合作。

我们要有原则,也要懂得变通。我们为的是目标,而不是原则,原则只是帮助我们达到目标的方法。

那为什么一个人内心笃定,大方向对了,就不会糟糕到哪里去呢?我想原因有三:第一是每个人的气质不一样,这个是每个人出生时就自带的基因,有的人性急,有的人迟缓,有的人敏感度高,有的人反应迟钝,不同的人对待一次件事采取的方式就不一样,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第二每个人所处的特定环境不一样。《了不起的盖茨比》开篇就说道:“我的爸爸告诉我永远不要轻易评判他人,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别人经历过什么。”所以有些选择是合适特定环境、特定心境下做出的权益之际,不能单独拎出来、断章取义的评价。第三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杆称,但这个称的标准并不统一,这个标准受到经历影响,阅人无数的人对人也会越宽容,而经验有限的人通常会更武断。

所以对待他人,抱有宽容的态度,不要太拘泥于细节和具体行为、态度,小事上,谁对谁错,很难轻易分别。只要这个人立了大志向,有求善求仁的心,就能大体算个好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