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情人节,读这副集句联才知道什么叫“天作之合”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910人  曾联惠国学

曾小云(白云乡黄叶村)

今天是西方的情人节,想起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这副对联刻挂于杭州西湖月老祠月老神像龛两旁。

月老,就是月下老人。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媒人。一个是红娘,另一个就是月老。很巧,两个人物都是虚构的。前者出自元人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后者出自唐代李复言的小说《续玄怪录》。

《续玄怪录》中有一篇小说《定婚店》,是关于月老的最早记载。

说是唐代有个叫韦固的人,一次路过宋城,住进城里的客店。一天晚上,韦固到店外散步,见到一个奇异老人,靠着一个布口袋坐着,在月光下翻着一本书,像是查找什么东西。韦固问他翻阅的是何书。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书。”韦固又问袋中何物。老人说:“袋内都是红绳,用来系住夫妇之足。虽仇敌之家,贫富悬殊,天涯海角,吴楚异乡,此绳一系,便定终身。”这个老人就是后来被奉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

给婚姻之神月老写对联,自然要围绕着婚姻来写,也要照顾到来此求签问婚的青年男女。总之,要说好话。

接到写联任务的或许是一个未婚大龄青年。此时,他正愁眉苦脸找不着另一半。非富即贵者有三妻四妾,我连一个老婆也找不到。这个青年忽然脑洞大开:借写对联之机大发一通牢骚、愤懑,讽刺世道不公,何如?

不行!一个声音打断他的思路。

写月老祠对联,你得把自己这个小我抛开,把自己想象成“大我”。想象成月老这种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化身,想象成对爱情和婚姻满怀憧憬的广大待婚青年。你不是你,你的身份是月老和青年男女的代言人。不容许有“我”这个字眼出现,不容许玩所谓的性情。这副对联的主题,必须代表主流民意。有一个词叫什么来着?哦对,就是正能量。必须正能量满满。这不是挂在自家洞房的,是要挂出去给大家看的。

看来想在主题上挖空心思搞创新是不大可能了,还是写规规矩矩的吧。于是,作者收起剑鞘,敛起愁容,微笑着发出祝福:“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

此联一经道出,立即赢得一片赞叹声,至今成为婚姻界的流行语。

不就是两句大白话、大实话吗?有什么妙处?

原来,这副对联看似毫不费力,实际却用了典故。

典故?不就是那个月老的故事吗?

不仅这个,还用了其他的。

我们知道,典故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事典,像月老这样的;一种是言典,即引用前人文字。

这副对联,正是纯粹引用成句而写成的。

上联出自《西厢记》,下联摘自《琵琶记》。

这种手法专业术语叫集句,是对联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

集句?你敢说这不是抄袭?

不。与抄袭相比,集句难度高得多。首先,你得按照某个主题找到几个毫不相干的句子,发现两者之间隐含的相似性;其次,也要符合对联的平仄、对仗规则。茫茫书海,哪里找去?

黑格尔说过:“为了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的特征,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外地组合在一起”。诗词是如此,对联亦如此,对联中的集句联更是如此。有人就喜欢这种高难度的创作。这就是对联这种小玩意的乐趣所在。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喜悦感,非如梁启超这样的集句狂人不能体会。

“痛并快乐着”,这副月老祠对联的作者,正是与梁启超同款的集句狂。

他决定铤而走险。他对刚才确定主题未能突破常道而耿耿于怀。他还是希望体现自己的个性和才情,体现自己饱读诗书。于是,他想到了集句这种非常人所能为的手法。

他从自己的书柜和记忆中翻找关于爱情的书和句子。诗中找了,没有收获;词中找了,也没有中意的。最后,他想到了戏剧。

终于,他的目光停留在《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杂剧·第四折》: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

“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他念着这句,心里想:正合我意。

能不能有一句和这个意思相同的,字数也差不多的?他继续找。找到高明的《琵琶记》。其中有一句: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他忽然跳出来,像阿基米德从浴缸里那样,大呼三声: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对“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这不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吗?什么?字数不一样。没事,稍微改动一下即可。什么?“有情”对“注定”不工,动宾结构对动补结构。我踏破铁鞋无觅处终于找到这么两句绝配,这些细微之处就不用再计较了。再说,等等,什么叫做动宾结构、动补结构?

哼,什么天成佳偶?什么天作之合?我这副绝妙的对联,才是真真正正的“天作之合”!写完这副对联,这位待婚的年轻人嘴角流露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微笑。

这副名联的作者是谁?《杭州志》里收入此联,作者为佚名。查阅一些资料,没有找到作者。

不过,我猜测是在杭州生活多年的俞樾老先生。

为什么呢?我有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月老祠里的签词部分出自俞樾。

金庸《月下老人祠的签词》写道:“杭州月下老人的签词恐怕是全国任何庙宇所不及的,不但风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经书和著名的诗文。”这些签词出自谁之手?有一种说法是部分出自俞樾。如西湖文献集成所录钟毓龙的《说杭州》说到月下老人祠:“有供求签问事之签词100条,均取自四书、五经、诸子及古文、古诗词歌赋。传其中50余条为俞曲园所选,余则后人所补,版本不一。”签词中,竟然有一副出自明朝神童程敏政的对子: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既然签词是俞樾所选,且所选签词中有婚姻主题对联,那么,俞樾自写集句联也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俞樾写过其他月老祠对联。俞樾为杭州西湖写过很多对联。其中以下这副:

此老最多情,不独管婚嫁两事;

凡人得如意,要知有因果一层。

就是已知为俞樾所作。与集句联不同,这副对联主题不局限在婚姻,有所拓展。或许是俞樾有意避免同样思路而作。

月老祠里还有其他对联,有几副也脱不开“眷属”“姻缘”这类写婚姻的俗套。如清人魏滋伯所作对联云: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

关于如何创作集句联,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前面的课程讲到过【延伸阅读:“东方太阳城”征联,曾老师是这样写太阳神殿对联的】,《对联话品评》中也讲到过【《对联话》品评 卷一题署一 1-5-20】,以后训练营还会讲到。


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即将开营,现在开始报名。有兴趣的联友加微信群13576651312。

详情见以下链接:

一个小奖就能赚回学费,你也可以试学这门对联课

我们的口号有两个。一个是端端正正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一个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朱自清先生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让我们开门接福,迈步争春!

先了解一下,请看以前的课程:

第一课:玉田寺征联这样写,可以大大增加获奖机会

第二课:“东方太阳城”征联,曾老师是这样写太阳神殿对联的

第三课:用这一秘笈,曾老师不止“八大山人杯”征联获奖

第四课:缓解写征联用词不到位问题,用这招见效快

第五课:关于寺庙楹联写法,这或许是举例最多的文章之一

第六课:春联是写作门槛最低、获奖最易的一类楹联,同意的请拿起笔来

先预热一下,请加曾老师的微信13576651312。你不来,我不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