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方式给父母钱(72)
我的老家在青田的一个乡镇里。这里是侨乡,几乎所有的本地人都有家人在国外。一般情况都是子女在国外,父母在国内。父母们偶尔也会到国外去游玩一番,一般过了三个月的探亲期也就回来了。老人念旧,他们更是习惯了这个陪他们度过大半辈子的小山村。所以这里以老人居多。
从国外带钱回家给父母花是这个地方对孝敬最普遍的诠释方式。但这里却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老人们的银行账户里都有不少的️零,而他们仍然会撸起袖子,卷起裤管往田里走,就算是在家养着,也会把生活过得颇为节俭。我一直以为这是老人家习惯劳动,习惯节俭了,所以才放不开这颗花钱的心。
今天我听了一堂老光的课《心理账户》。所谓的心理账户会指使我们做出分离式消费的决策。它会因为钱的不同来处,不同用处,还有其数量等因素,让我们的心里采取不同对待的态度。
就拿数量来说吧,举个例子:
1.一个人月底发了500块钱的奖金,他可能会拿去买一些日常需要的物品,又或者是请人吃一顿饭等等,比较轻易的花掉它,因为少而感觉这是意外之财,所以不会太注重。
2.如果一个人月底发的是5000元的奖金。据调查大部分人就不会拿去请人吃饭,或者是轻易买东西,他更大的可能是把它整数存起来,因为他认为这是一份正常的工资收入的量。
从这一点看,相信大伙儿都明白为什么在侨乡的老人账户的存款都不少,而他们的生活还总是过得那么拮据,这里当然也有他们几十年的节俭习惯,但更多的是他们的“心里账户”起了作用。侨乡的儿女在外都有自己的事业,回一趟家不容易,所以给父母的孝敬钱都比较大笔,作为父母除了生活的必要开支之外,其余的将会全部变成数字叠加到银行,但这一定不是远方儿女想要的。
怎样给钱可以让我们的父母花的更畅快、更随心呢?。如果你每年打算拿5万元钱孝敬你的父母,那你就不要过年过节的一次性给他们,因为这样他们不会拿来花,而是拿来存;但如果你每个月分次给他们,一次三五千的给 ,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父母花钱的概率。老人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一定是远在他乡的你的期望,对吗?
金钱的能量很大,它能带去你我的孝、亲还有情!它就像水,只有在流动的状态才会有活力!财富的定义不在于你的银行账户里有多少钱,而是你要花钱的时候,它刚好有!
但是这股金色能量再强大也不能代替你我在父母心里的位置!所以如果可能,常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