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有一种噩梦叫HR要打电话给你的前任公司-《揭秘HR如何做
“麻烦您在这份背调授权书上签字,接下来我们将给你的前任公司打电话,对您开展背景调查。”
——听到这里,你是顿觉恐慌,“早知道就搂着点了,会不会露馅,被查出问题啊?”
或者,你是心有担忧,“前领导不太待见我,会不会趁机黑我啊?”
再或者,你是个好奇宝宝,“还要背景调查?怎么查?查我啥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关于“背调”的那些事儿。
01 背调是个啥?
通常情况下,背调,顾名思义就是背景调查。
一般是公司为了确保他们手里所掌握的候选人信息真实有效,而进行的调查核实。
背调的作用有三个:
第一、确保候选人符合岗位招聘要求;
第二、保证候选人无职业道德问题,将来不会威胁公司名誉和安全;
第三、对候选人入职之后,掌握一定把控力。
前两条都非常好理解,也就是说,判断一下候选人的能力和人品。准确来说,一般公司能通过背调做好前两条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而第三条,对背调的水平和力度否有着很高的要求,一般大公司才会去考虑。
什么叫做掌握一定把控力呢?
举个例子:
小张在自己简历里面写,自己是某某名校一本毕业,但经过查证,他并非统招生,而是交了择校费的三本,但是公司认为,以他的工作经历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于是,就让他入职了。
三个月以后,小张工作屡屡失误,影响了项目进度。老板就让HR劝离,但是小张不愿意,说情愿转岗、降薪也不走。两面为难的HR,这时拿出了当时背调的证明,以背调结果与简历不符的理由,直接解除了公司与小张签下的五年劳动合同。
所以,背调在某种情况下,掌握着你的生杀大权,一旦让公司从背调抓到什么把柄,分分钟开掉你还不用赔钱,一定要小心谨慎对待。
02 背调都查点儿啥?
法律上规定的背调范围是有限的。
简单来说,包括:你的学历、工作业绩、职业素养等。
通常,企业一般针对关键岗位、敏感岗位或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候选人开展背调。这些岗位的人员如果能力不胜任或者出现职业道德问题,将会给公司的正常运营带来影响,甚至威胁公司的名誉乃至生存。
如果你是专员、实习生或者是兼职人员,公司一般是不会可以去背调的。
但也有例外情况:
小邱,96年女生,面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UI设计师,要求薪资12k,简历上写2年工作经验,之前在一家公司做设计总监。本来HR根本不相信这样的简历,可是偏偏老板就是要面一下这位同学,没想到,她提供的作品让老板眼前一亮,面试就这样华丽丽地通过了。
本来,HR发完offer也就完成招聘任务了,但是她有些不放心,就去做了一下背调。发现小邱之前工作的那两家公司与自己家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但是都已经倒闭了,而且都是小型的创业公司,并没有小邱说的那么好。
最终,小邱没有被录用。
另外,滴滴对新加入平台的司机都要进行背景调查,但凡有重大刑事犯罪前科、吸毒、精神病未治愈的司机账号都无法激活生效。
现在,普及一下背调的具体内容与常用方式:
主要针对需要重点求证的信息,既包括一些硬性的信息,如学历、任职时间、公司、职位等,也包括一些软性的信息,如优缺点、工作业绩、职业操守、离职原因等。
如果是核心人员和高管,HR会调查银行信用情况、交通记录、劳资纠纷和财务纠纷。同时,竞业限制、保密限制等HR也会留意。
调查方式主要有电话询问,给前任公司发背调问卷,在行业圈子、HR圈子里打听,或者查询Linkedin、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一些大的公司还会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
03 HR能想怎么查就怎么查么?
背调是需要候选人授权的。
HR通常要先和候选人签订背景调查授权书,或者在候选人填写的面试表上要求候选人对所填真实性负责,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如果没有授权书,也没有签字,管理规范的大公司一般也不会冒风险去配合其他公司做背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要求雇主对劳动者信息有保密责任。
如果你发现面试的企业没有取得授权就开展暗调,你有权要求其停止。这样的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尊重,企业文化可想而知,不去也罢。
你应该要求HR不得调查你的现任雇主。原因很简单,这很容易引起现任雇主的警觉,面试不成,有可能对后续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如果新公司一定要调查,你可以要求其先发Offer,并承诺有重大诚信问题Offer自动失效。
调查的范围应有严格的限制。背调主要针对候选人的工作情况,不应涉及无关的方面,特别是不能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以及公司运作、项目运营等敏感内容。
调查内容要绝对保密。调查内容涉及候选人多方面的情况,调查报告的使用,需要严格限制在有知情权利的人员范围内。如果企业聘请第三方开展背调,也应承担保密责任。
04 不要撒谎,你是经不住专业调查的
可以理解,大家为了通过心仪公司的面试,会想方设法美化自己的经历。但这并不是无中生有、过度包装的理由。在专业的背景调查面前,是不容易混过去的。
比如,你们公司曾经有过一个xx项目,你只是参与过其中的一个小小环节,但是你工作期间,对这个项目关注度很高,靠自己的本事,了解全局。
你可以将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美化,说你参与过这个项目的整体运作,并全权管理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是你不能写:参与了项目的总策划,并对项目有全程把控能力。这属于过度包装。
你也不能写:参与过10多个类似项目,业务熟练,训练有素。这就属于无中生有。
在专业的背景调查面前,是不容易混过去的。
你以为HR只会根据你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背调吗?太天真了。HR通常会利用以下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信息查询:
学历、资格证书等硬性信息,可以通过学信网、全国联网查询系统、学校档案馆等进行查证,虚假信息很难逃过这一关。
第二、电话咨询:
为了降低候选人提供虚假联系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公司不但要求候选人提供联系人的座机电话,还往往采取类似cold call的方式,直接拨打对方公司总机与相关人员联系。
第三、调查扩展:
有时,HR还会让配合背调的联系人再推荐1-2名其他联系人。通过增加联系人的数量,提高调查的客观与全面性。
05 背调时,我会不会被黑?
如果你各方面做得都不错,但是难免会因为工作的原因,与一些人意见不合。同时,你可能还会担心,背调时如果遇见小心眼、公报私仇、嫉妒心强的人,会不会被人黑呢?
这种担心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背调时如果点儿背,可能会遇到有人拿出捕风捉影甚至凭空捏造的事情来抹黑你。
这种情况是在HR考虑范围内的,企业也不愿意错过一个合适的人才,开展背调时会谨慎对待。
为了避免偏听则暗的可能性,专业的背景调查一般不会只听一个人的意见,通常会找2-3位你的前同事调查。如果遇到特殊情况,HR还会再根据情况,多联系几位相关人员询问调查。
特别重要的岗位,甚至会进行360度全方位背调,调查范围包括你的上级、平级、下级、客户、HR部门和供应商等。
大家都说你不错,只有那么一个人评价不好,HR自会怀疑其客观性,会谨慎使用他的评价。
大多数人都说不好,那你得反思反思自己的人缘了,下次再面试的时候,心态放好点,预期低一点。
06 背调有问题 ,我还有机会为自己辩解么?
如果背调有问题,HR一般会给你反馈,留一次申辩的机会。因为背调的目的是调查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记录客观事实,做的是无罪推定。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要开动脑筋,利用好申辩的机会。
比如,你可以如实反映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并且站在HR的角度尝试打消他的顾虑。
如果是因为遇见了平时跟你不太对付的人,你可以主动多推荐几位其他相关人员,供HR进行继续深挖与询问。
如果有人玩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你可以要求他写一封推荐信,由你转交给背调的HR,证明此人不足为信。
07 结果有问题,我是不是就完全没机会了?
HR会对背调结果进行全面辩证的思考。有些负面评价不代表完全没机会,但关键是你的负面问题对于应聘的岗位来说,是优势、劣势,还是致命的缺陷。
有些问题,如不良记录、道德风险、诚信问题、虚假履历等等,这是红线,企业绝不敢冒险录用。
但有些问题乍听起来似乎不太好,可是细细分析,没准恰恰就适合你应聘的岗位,说不定能成为你的加分点。
一个朋友公司招一名供应链经理,对候选人背景调查时,有人反映此人性格孤傲,不好打交道。
公司仔细分析后认为,作为企业供应商的管理者,不好打交道的个性,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好供应商,最终决定录用他。
入职后,此人果然将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做得紧紧有条,将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由1个半月全部延长至3个月,得到公司老板的赞许。
08 维护好自己的职业声誉
在职场,千万别忽视自己的职业操守与声誉。不要以为,你在这家企业的所作所为别家企业不知道。不要以为,大不了换家公司就可以了。
世界很大,但圈子很小。
在一个行业工作5年以后,慢慢你就会发现,这个行业里主要的几家公司里都有你的前同事,打听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是很容易的。这个时候,你的职业声誉会严重影响到你的职业发展。
很多大企业的主要招聘渠道之一是内部推荐。
试想一下,如果公司出现职位空缺,你第一时间会想到推荐谁?在曾经共事过的人中,你一定推荐那些能力不错、口碑不错的人,你一定不敢把那些能力差、玩忽职守、职业操守有问题的人推荐到公司来。推荐一个人,意味着用自己的信誉为他做背书。想一想,你是那个别人愿意推荐的人么。
就算不在一个行业内,HR圈子里也会经常交流,甚至“通缉”一些职业道德有问题的人,让HR同僚多加注意,不要随便招聘此人,给今后的管理带来巨大麻烦。
小k就曾经在群里收到过HR同僚发来的通告:某某某,离职不交接,带走公司资料,请各公司HR注意此人。
09 在社交媒体上维持正面形象
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人都有微信、微博或Linkedin等社交媒体账号,分享生活,分享心情,分享思考,吐吐槽,点点赞。
这能让大家更好的相互联系,也让每个人更容易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社交媒体已经让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很难分开,在你看来无所谓的一些生活言语和行为,也许会对你的工作带来影响。一个朋友面试了一位销售总监,各方面都不错,打算要聘用,就加了对方的社交账号,却发现上面全是在上班时间分享各种吃喝玩乐的照片和信息。这让人不禁怀疑,他有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最后决定不录用。
所以,你要认真对待你在社交媒体上给人留下的印象。在他人看来,这是一个了解你、观察你的便捷途径。
归根结底,能力强、人品好,背调于我如浮云。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现在的努力,不光是为了完成眼前这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维护好自己的声誉,今后能在心仪的公司面前理直气壮、货真价实地展现自己。
喜欢请点个赞呗!
【阅读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