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
年少时分最不知苦楚的时候,反而最喜欢那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彼时不懂得痛能到什么地步,也不知世间诸多无奈,当真以为凭着故作坚强就能走过岁月沧桑,靠着振臂高呼就能改变不平不公。但不知,站在痛苦之上高歌,原本便是只有在文字艺术中才可能出现的,纷繁之中,没有谁愿意拥抱着苦难过日子,没有人愿意用漫漫一生的时光去交换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没有人不怕冷。多少事,应该如何,是非对错,其实不是那么好分辨的,看仔细了,便看到那么多人心中无法言说的“不得已”。心的不得已,情的不得已,岁月的不得已,命运的不得已;有许多的事情,即使能够回头,我们依旧束手无策。
渐渐地就觉得,一个人总是怀旧,无论对过去的自己还是现在的自己都是不公平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生命无论到了哪一个时点,所以到的值得开心或悲伤的事物应是一样多的;我们总也想不通透,大概只是因为身在局中吧。悲伤与困惑,是根本不能相互体验的,即便是同一颗心的不同时期,也同样不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长大的人们其实同样不能体会小时候所谓“轻浅”的悲伤于小时候的我们又是怎样的委屈;沧桑之后的人们,也不能体会一帆风顺的人突遇重挫时巨大的惶恐;缠绵病榻的人们,也不能体会一个健壮的人在疲累与奔波之际的辛苦;经历单调而眼界狭小的人,也同样不能体会广阅世事的人掌控人生的风险与无奈……我想,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互的,不理解也是相互的,无关轻重,不论尊卑。人人都值得悲悯关怀,所有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艰难苦楚,勤勉努力,却无法拜托,反思比较,仍无法豁达。在那里,生命诉说着它的悲情与无奈,互易着彼此的爱与同情。
人人都端着自己的那一盏苦茶,时不时地啜饮一口,却不知茶更苦还是心更苦。就像有些时候,都分不清是所忆的内容悲伤,还是回忆本身悲伤;像有些时候,不知是失去让人痛,还是不再拥有让人痛。相由心生,所谓“日渐内敛”,所谓“越发深沉”,却只是因为忘得越来越慢,记得越来越久,思得越来越深,虑得越来越远。世界还是那世界,红尘还是那红尘,只是长路漫漫,终于渐渐携了重量,再也无法真正全心地笑,全心地快乐,全心地真诚,全心地信任,这又是谁的选择?无关缺憾,再走一次,仍然会到今天这一步。
想放下的放不下,想做到的做不到,想守住的守不住,除去那些不得已,人有时对自己也无可奈何。
我们看过很多传奇人物,他们有智慧,有自由,在某一个物质高度或精神高度俯视着人间芸芸众生。而现实是,更多的人不够聪明,不能自制,不能洞察,不能彻悟,不能超脱苦难,不能拥有自由。我们有时犯着许多别人不能原谅、甚至自己都不能原谅的错误,在不得已与怨悔中奢求尊严,奢求希望。
可是别忘记,总有一些简易而可信的平和,那是多少艰难苦楚都湮没不了的意义。如同我们都执着于光明和洁净,如同有生命便还有希望,有孩子便还有单纯,有思考便还有领悟,有些东西不曾,也不会消失,它们为我们所有人而存在。
生命从来就不是完美的:人生而不得已,辛苦一生,眷恋而去。一条一条交错的路纵横八方,有关联的时候,只是那些相交的点而已;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各自的路上孤独地行走。生命向来是狭隘有私的,却并不是完全隔绝的——人总要在眼中所见的都是美好,耳中所听的都是乐声,周围的一切都是安宁,心中充溢的都是希望之时,才会觉得真正的完美与幸福。这样的时刻,少之又少。即便退而求其次,只其中一样存在,我们便心满意足,可那样的时刻也是飘忽即逝,难以久留。但这确然是个人的幸福感与外界的联系往来,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情,有爱,有感触,有思考,才会慈悲。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可是总该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世界有那么多不得已,可阳光之下,我们依然要饮食,依然要休息,依然要沟通,依然要工作,至少还有许许多多平常之事,需要平静,需要从容。它们以之沉默如水的力量,敦促我们去面对那些最枯燥乏味、最不精彩传奇的生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浅显表层却不可或缺,庸俗世故但不能抛弃。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感情可言,有记忆可言,有浪漫与诗意可言,有悲伤与苦楚可言。我们,我们身边的人,都如此。在那些时候,我们总要理解、体谅、互助,不必粉饰太平而假意歌颂,也不会随时走近了看苦难,看到满目疮痍——而是让回忆安于彼此心中,化成我们的悲悯与体谅,淡定与平和。无法深入别人的悲伤,至少懂得珍惜;无法走出自己的过去,至少学习坚强;无能为力的时候,至少有等待的勇气;渐行渐远的时候,至少记得曾经的祈愿。生命是让各自都渐渐变得幸福的过程,在完成自己的路上,顺手为别人拭去泪水,留给他一束芬芳。这样大概,就不会绝望。
那时我想,我,当始终在我们之中,才能真正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且能感受到那些犹且真实,犹且单纯,犹且鲜活的心愿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