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2019-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河北一墨

文/一墨

宋欢欢老师在上课

“你姓啥?”“我姓张。”“哪个张?”“弓长张。”“你姓啥?”“我姓菅。”“哪个菅?”“草官菅。”上课前,宋欢欢老师在一五班教室里和孩子们聊天,巧妙地借用姓氏歌,一问一答,拉近了师生距离。

教室后面,坐着清苑镇语文中心组全体成员。本学期,镇语文中心组第一次集体教研主题定为“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养成教育相融合”。宋老师是我校一一班的语文教师,这节课是借班上课,从养成教育的角度说,更能考验教师的功力。

范读课文前,宋老师一边示范,一边微笑提示:“把书轻轻地翻到第五课,双手执书,微微向外倾斜。”教室里没有哗啦的翻书声,也没有咣当的立书声,静悄悄地,桌面上竖起了一本本语文书。

教学生字“直”,读完书上的句子,宋老师神秘地说:“我发现,‘直’字还在我们教室里。”孩子们扭着头,好奇地找。“‘直’字在这个小女孩儿的背上。瞧,她坐得直直的。”瞬间,孩子们的背都挺直了。“我还发现,‘直’字在这个孩子的眼睛里,上课的时候,她的目光,总是直直地看着老师。”这时,全班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老师身上。

第一排有个小男生,特别活跃,总想发言。第一次嚷“我”,宋老师提示他:“要发言,先举手。”第二次嚷“我”,宋老师让他重新规范举手,然后再叫起他发言。第三次嚷“我”,宋老师看看他,孩子似的一扭脸,“不举手,哼,不理你!”再提问,这个孩子的手悄悄放在了桌子上,嘴里也没再嚷“我”。

认字游戏,宋老师先在黑板上用磁力扣贴字卡。“啪”有个磁力扣掉了,“哈哈哈”有个男孩笑了。宋老师回头看了看他:“老师有了困难,你怎么能笑话我?你得帮助我呀。”话音刚落,离得最近的一个孩子走过去,弯腰捡起了磁力扣,递到了老师手里。

下课了,总校杨主任留在教室里,跟几个孩子聊天:“这节课,跟你们平常的语文课有什么不一样?”“发言要先举手!”孩子们异口同声。

研讨会上,有的老师说:“平时,我总是说‘别嚷了,坐好’。从宋老师的课堂,我知道了,养成教育还可以这样做。”有的老师说:“用一个词概括宋老师这节课——‘吸引’,没有生硬的要求,用自身的示范、温和的评价语引导孩子们这样做。”……

我也见过多次,有的班级,老师站在讲台上,郑重其事地宣读规则:“要……不要……”但实际效果往往是——你说千万遍,我充耳不见。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了一种习惯,而且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会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宋老师切实地践行了这一观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上的宋老师,一言一行,仿佛温润的春雨,浸润了孩子的心田,播下了习惯的种子。

杨主任课后与学生聊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