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舜帝死于何处说法众多,你认为哪种可信?
舜,姓姚又姓妫,名重华,字都君。出生地在诸冯(诸城)或者姚墟,为传说中的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禅让”为有虞氏首领。治都蒲阪(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尊号有:帝舜(舜帝)、大舜、虞舜。关于舜帝之死有多种说法:
全州新区舜帝
一是葬于衡山说。 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尚书•虞书•舜典》说舜帝“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方,指衡山)乃死”。但葬于衡山什么地方没有说。
二是死于鸣条说。孟子曾说“舜卒于鸣条”(《孟子•离娄下》)。孟子是战国时人,比其他言舜陵的人离舜的时代最近。战国时的《竹书纪年》记载,舜在位49年,居于鸣条,“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鸣条冈在今山西运城市区北,西距帝都蒲坂60公里,110岁时居于帝都蒲坂附近的鸣条,次年卒葬于鸣条的苍梧山一带。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鸣条山建有舜帝陵,该陵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为地方官依据《孟子》的记载所建。自北朝元魏太和年间始,诏“祭尧于平阳,祭舜于河东”。 这里一直是历代帝王国祭舜帝的地方。但《竹书纪年》说舜“帝陟”外出巡狩,却“居于鸣条”,自相矛盾,也令人生疑。2006年运城市舜帝陵庙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是四死纪市说。《墨子•节葬》说:“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吕氏春秋•安死》说:“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意思是说舜是死在西教途中,死的地方是纪市。
虞舜时代的“冀州”就在湘南一带。《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零陵和九疑山,处于衡山、桂山中间,原为“天子都山”。“冀”又作“纪”,《路史•后纪十一》:“舜以瓦棺葬于纪”,则表示苍梧九疑山亦为冀州。金文、甲文、篆文的考古考证都说明冀州不在北方,而是南方某民族的图腾,或以鸟羽做成的头饰,这与永州一带的民俗极为吻合。
四是死于零陵纪市说。皇甫谧(公元215-282年)的《帝王世纪》:“(舜)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这种说法与零陵有关。今人一说到舜帝死在零陵,便以为是现在的零陵,这自然便扯到了宁远。
湖南宁远舜帝陵(但陵中无舜)
近一点看湖南宁远舜帝陵
五是湖南宁远县。舜帝死于宁远县九嶷山(也作九疑山)之说最为有名,也最为大家公认。如今的舜帝陵经过宁远县有识之士的挖掘、维修,已经成为湖南非常著名的一大景点。九嶷山也因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但质疑的人也有不少。有人说,宁远舜帝陵只有陵,没有墓,故说明舜帝葬在这里可以是子虚乌有的事。索宝祥先生的《舜迹三考》一文最具代表性,他说:“《史记》‘苍梧零陵说’影响最为广泛,但也最为后世所诟病。我们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的学术流变史勾勒出来,正本清源,以正视听。”他主要观点其中有一条:“正是因了他(司马迁)的一句话,湖南宁远才有人在汉代、南北朝乃至唐宋时期建筑、修缮帝舜陵庙”。但上古时代埋尸的确不垒土为坟,也不树碑,垒土作冢是周朝才有的事,而树碑到秦汉才有。尽管遭到质疑,但经过80年代扩建成名胜景区后,游人如织,其说法却最为当代的人们所接受。2011年5月23日,聪明的湖南省宁远人,将“舜帝祭典”以民俗形式申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山西省沁水县和山东省诸城市申报的“舜的传说”,也以“民间文学”形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南宁远县无舜遗骨的舜帝陵园(许多国家领导人前往祭拜)
湖南宁远舜帝陵景区介绍
六是广西全州说。这说法是全州人最近提出来的,但却是很道理的。他们最主要的依据就是宁远县的依据。《山海经》说“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史记》说舜帝“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如果此说成立的话,那么,舜帝死于全州是成立的。因为此时所说的“零陵”与当时湖南宁远县没有一点关系。要知道,最早的零陵郡、零陵县设在全州,王莽干脆改在全州的零陵郡为九疑郡,其郡址也在全州。
对于舜帝死于何处,多种说法可能仍将并存,除非国家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论证方有权威性的结论。作为普通读者当然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地说,你认为哪一种可靠呢?
湖南宁远县立的舜帝陵碑
舜帝陵附近的景区建设不错!
(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