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0
【写作成长计划】14 关于父母的自我成长
看到一句话: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这段话看了几遍,有不同感触。
现在的孩子很多只是父母的影子、复印件,根本不是自己,不是独立的人,而是背负着父母的期待,长成父母理想的模样。
失去自我,与父母共生,这是家长的心理需求,家长作为成人,其实心理上还是孩子,是未长大的父母。
家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放弃了自我成长,一味让孩子成长,甚至拔苗助长。
1
女儿小学时的班长,就是位这样的妈妈。这位妈妈为了能更好照顾孩子,义无反顾辞去工作,每天接送孩子。才上三年级,妈妈竟然给他报了五个课外辅导班。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放学后,都象赶场一样奔波在去辅导班的路上。
当时我就想,班长的妈妈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只是考虑过孩子地感受与想法吗?
对孩子寄予了厚望,顺便连同自己的焦虑,对未来的恐慌,一起砸在孩子柔弱的肩上。孩子成了承载母亲对自己未实现愿望或未完成事件的工具,替上一代圆梦。
母亲在失去自我的同时,让孩子也失去了自我。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却掌控了孩子的命运。是多么无助、自卑、绝望,才能如此残忍地剥夺了儿子的童年。
2
前段时间,刷屏的一则新闻:两岁半的孩子居然得了斑秃。
两岁半的男孩小南(化名)被妈妈发现出现掉头发的现象,枕头上经常有很多头发。
妈妈以为孩子缺钙,赶紧到药店买补钙药。吃了一段时间,孩子的症状未能得到缓解,反而头上出现四、五个硬币大小的秃点。
妈妈意识到了不妙,急忙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医生经过详细检测,得出了孩子患上了“斑秃”的结论。连医生都很意外,这种成人才会得的病,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也会得。
经过询问得知,妈妈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了数学、英语、钢琴、绘画、主持人五个课外班。还因为怕孩子明年考不上一家知名幼儿园,经常焦虑得整夜睡不好觉。
妈妈强烈地焦虑体验,不仅导致自身躯体化(失眠),而且造成了本该无忧无虑享受童真的儿子得了斑秃。
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不堪赞重负,看似是孩子得病,实则是孩子的自我攻击,是在绝望地求助、呐喊。
与其给孩子治病,不如拯救妈妈。症状出现在孩子身上,其实妈妈是始作俑者,她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以调整、改变自身的状态。
3
作为父母,首先应当做真实,独一无二的自己,其次需要自我反省、觉察,自我疗愈,自我成长,解决策略有两点:
一、接纳自己:
父母需要首先接纳并不完美的自己。
只所以不允许孩子成绩不理想,或其它方面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种不能全然接纳孩子的行为,源头是父母对自己的不接纳。
认为自身不够优秀,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年少时的理想未能实现,出于补偿心理,希望孩子能帮自己完成未了的心愿。
父母首先应给予自己客观评价,不妄自菲薄,也不自夸自大。
无条件地拥抱,接纳自我,无论优秀与否,做真实的自己。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接纳孩子,做个“60分刚刚好的妈妈”。
二、父母需要自我成长:
很多女性,生育之后,全部精力都用在孩子身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
有一句经典的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母亲的眼里心里只能盛下孩子,丈夫甚至都被忽略、冷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当孩子达不到母亲设定的标准时,或出现不良行为时,母亲的失落、委屈之感充满心头。“为了你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却这样对我”,感到付出了所有却没有得到应有回报,负面情绪开始爆发,焦虑、抑郁、愤怒如影随形。
妈妈失去了自我,受孩子的言行牵动和影响,把快乐、痛苦建立在孩子身上,可悲、可叹!
只有母亲认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人,不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自己。分清各自的责任,重新找回自我。不断提升、学习,做孩子的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而不是改造他。
有些父亲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自己负责挣钱就好,一味追求物质财富,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成为“丧偶式教育”,“缺位的父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只有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父母规】中这样说:
我要让孩子长成他要长成的样子,
而不是我期待的样子,
因为我知道孩子并不属于我,
他只是经由我来到这个世界,
去完成他自己的梦想和使命。
我要通过孩子的问题,
找出我自己的问题,
修正我自己,
因为我知道孩子所有的问题,
都是我的问题,
我是一切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