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拿什么安慰你
按照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安排,开学伊始,我们对五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我们使用的是MHT量表对学生进行一轮初筛。在初筛的基础上,进行PHQ—9的二次量表测试,并结合面询得到一个相对趋近于真实的筛查结论。我今天想说的,是面询的环节。这个工作目前还没有全部完成,我已经感觉坚持不下去了!
事实上,当那一个个数字转化为一个真实的人坐在你面前,当他们从有点小紧张,到逐步放松打开话匣子,当泪水从他们的眼中落下,然后泣不成声的时候,我总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莫名的压抑。而这种压抑都来自于这些孩子对父母的控诉。
父母离异,然后谁都不管自己,把自己丢在祖父母家,祖父母怨天尤人地养育着孙辈,除了心疼,大概就是抱怨,而抱怨的对象也只有那个还没有长大的孙子;父母打架,当着孩子的面,孩子说,非常害怕,不敢说话,藏在床底下瑟瑟发抖;学习有点吃力,父母亲就会不断强化一个理念:你完了,你将来一定考不上大学,你咋办?于是孩子自己跟我说,我将来一定考不上大学,我学不好。神情语句间透出满满的沮丧与无助……
每每听到这些,我都会变换坐姿,深深呼吸,我也会跟孩子表达我的压抑和不适。
而每每此时,我不知道该怎样说,怎样做。导师一再跟我们讲,要给孩子灌注希望,而我总觉得那一刻,灌注希望显得那么单薄与无力。
事实上,小学的孩子,他们真的很单纯,哪怕父母的一个笑脸,一句暖心的话,他们都会被触动到。
我终于理解了那些上中学后被诊断抑郁的孩子了,他们真的欲诉无门,长期一个人战斗的孤寂,让他们不得不病了。
如果病了才能被看见,他们就会适时或者不适时地病,而这个病如果被早一点看见,他们好起来也很快。
心理筛查很重要,这大概是这些孩子能够被看见的为数不多的机会,而还会有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即使经历了心理筛查,依旧没被看见。
何况,即使被看见,心理老师能做的也很有限,而这个有限,大概率是让这些孩子在心理咨询室里有一个缓冲,有一个歇脚的地方,ta身后的家庭,ta的父母是我们无力触碰与改变的,而当问题孩子背后问题家庭的环境不改变,那些孩子的改变微乎其微。再加上学校心理健康干预的时间难以保证,包括心理健康老师的能力及工作时间难以保证等,都对真正能帮到这些孩子起到多大作用,让我更加无法确定,于是在心疼那些孩子之余,我会被深深的无力感搞得很挫败。
我拿什么安慰你们,孩子们!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人的自愈能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童年创伤长大的,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或者这样或者那样的伤害,而有许多伤害,我们是可以应对和自愈的。所以,相信孩子们也是有这样的自愈能力,同时,努力做我能做的,这大概就是我目前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吧!
我就在这样的摇摆中,孑孓而行……
此刻的我特别想大喊:赐予我力量吧!不知道是否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