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才理财

股市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用最赚钱的方式赚钱,悟透寒门都能出富人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18人  09cd98918ab7

一直想给股市里的中小投资者写点什么,也一直犹豫要不要写。犹豫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好意会不会被认可,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在资本市场的大熔炉里,有时候即使喊出真理,很多人也会默然觉得这是哗众取宠的自我张扬。

总之,对于散户讲投资理念,特别是对于A股市场来说,说大逻辑法则显得不落地,说权谋显得不高雅,说哲学大部分人听不懂。现实反而是这样——大部分人都愿意听内幕消息,虽然从来没有成功应用过。

真实的情况是:等内幕消息传到你我的耳朵里,大概率是圈套。我们做上市公司顾问的时候,董事长核心的信息连董事会都不一定先告诉。原因很简单——真正的内幕消息就是钱,为什么要给你?

支撑下笔的理由也很简单,作为国内多家顶级公司的战略顾问以及资深股民,个人觉得有责任多传播一些有价值的视角,特别是纠正散户的错误投资习惯,算是一个功德。

何况身边还有很多大鳄级的朋友也会提供真知灼见。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这个市场永远是90%的失败者,我们作为市场经济中所谓的“专业人士”,也是戴着道德枷锁的。

笔者将近期访谈的5位资本市场顶级投资者的交流观点做了一个汇总,通过对比的方式提炼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逻辑一:股市不是一个很好的发财天堂,中小投资者却总以为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A股市场最大的主旋律是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展开的,最开始上市的时候还曾经有过按照省市/老少边穷地区发放名额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谈价值并不是市场最首要的逻辑。

举例来说,有一点很难克服的就是产能问题。因为伴随着科技进步和迭代,注定需要淘汰一部分产能。在国外会呈现出以经济危机为节点的经济周期,而中国一种比较特殊的表现就是股市影响的股灾周期。

逻辑二:市场以零和博弈为主,中小投资者总以为可以做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思维笔者并不反对,该学习学习,该实践实践,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创业板公司上市后100多元的股价,在1.5级突击入股的市场上,资本介入的价格通常是1~2元。

所以,什么是底?哪个价格是安全边际?解禁洪峰为何屡屡在低点击垮市场,不言而喻。资本市场上的价值是相对于价格的,也相对于时间维度,纯粹的价值分析很多都是欺骗。

逻辑三:只有个别有进取心和执行力的上市公司会成为超级成功者,而中小投资者却认为每一个誓言都是真实的。

创业板几十家早期上市的公司,进化为BAT级别的并不多。这样的公司虽然战略上在冒险,但是从根本上是一家有进取心并且有成绩的公司。

对于大部分平庸的地方性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增发的融资渠道可以不断地让公司获得低成本资金,精工细作和希望大成的企业家并不多,大部分小富即安,或者在某个行业领袖的位置上沾沾自喜。

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是最具备创业精神的,这也是其享受高溢价的原因。但是创业板的民营企业很多缺少国家的政策保护,也没有兜底,因此难以避免不好的企业会被淘汰。而在任何一个竞争场所,差学生一定比好学生多吧?

逻辑四:A股市场炒股最重要的技术是保本,中小投资者却以为是盈利。

笔者做股票有一位大师傅——吴老师,属于近20年纵横资本市场未尝败绩的顶尖高手,他经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话——做股票最重要的两个原则,一个是保本,一个是记住第一条。

从操作的角度看,破位减仓,止损清仓这两个炒股最重要的技术往往被忘记,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买好股票,从来不考虑“善终”的问题,这是散户和很多散户化机构最重要的弱点,几乎90%的被套都是没有止损造成的,一般两天破位顶级操盘手就会减仓,10%止损就会清仓,只要坚持纪律都是有机会逃离的。

逻辑五:市场里的绝对真理是股票便宜,中小投资者却喜欢错误地放大个人的预期。

在1664和1849这两个历史性低点的时候,大部分人还是看空的,很多人都说会跌破1000点。但就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大资金开始建仓,并且都发动了一波一倍指数的强劲反弹。

笔者曾经问过几个顶尖高手,他们说“股票绝对便宜的时候,我们不相信经济会崩盘,这也是那时候能勇敢进入的根本原因”。散户往往缺少对多个股市周期股票相对价值的对标,所以经常从自己的希望角度看股市,这也是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的根本原因。

逻辑六:股市明星大部分时候都是反向指标,中小投资者却和他们学习炒股。

散户投资者由于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大部分是公开平台的公开信息,所以他们获得最生动的信息就来自于经济学家/明星基金经理/分析师等。

但笔者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些人的思维逻辑都是理想化和不靠谱的,他们并非股市真正精英,而是平台和媒体放大了他们的能力。真正的高手都是自有资本几十亿、上百亿元的民间资本大鳄,他们都不出名,但是我们访谈的顶级投资者之一就有20年1000倍的投资回报,只有身边特别熟悉的朋友才了解他的真实战绩。

中国资本市场的涨跌大逻辑往往只有一个——大资金进入能否有盈利和全身而退的空间。换句话说,每次下降通道的底部,如果把整个经济不确定性都计算在内,整个资金没有掐头去尾1倍以上的回报,大资金宁愿等在某个角落待着,也不愿意参与市场,这个现象很少有人提及,这是笔者的认知,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论据。

中国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要弱于大资本操纵功能,当这些所谓大鳄们看空的时候,他们背后更大的玩家就很踏实地建仓了。只要股票涨了,所有“大鳄”的口径都会变的。但有一点没有改变——股民们追捧崇拜的股市明星2017年和2018年赚钱的人并不多,他们身在其中,脑子往往也很热,独立思考的人不会那么出名的。

逻辑七:最靠谱的投资逻辑是等待确定性,中小投资者却总认为和不确定性博弈显现投资水平。

什么是“确定性”?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时候,往往很多股票杀跌到高管增持点位以下,或者杀跌到增发价格以下,甚至接近公司的净资产和净现金储备,如果排除市场本身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一只股票在基本面没有恶化的前提下,仅仅因为股市预期跌破多个大资金增持位置的时候,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一种确定性表现方式。

还有一种确定性就是基于中国经济长期消费升级和增长的一些内生性大消费领域,很多股票看着涨得慢,却是有确定性的。这种确定性要比去判断主力拉升的高度更深刻。股市中,大家需要寻找的就是类似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自己的个人判断。

逻辑八:股市里一败涂地的人往往因为有性格缺陷,中小投资者却总幸灾乐祸觉得是他们蠢。

什么算人格缺陷呢?举一个例子,有一种人特别想证明自己,特别是在朋友面前希望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股市里,这种思维就是一种性格缺陷。

再举一个例子,有些人喜欢频繁决策,或者有一些焦虑,股市表现就是天天买卖,这种人往往会错过很多机会。

最大的缺陷往往来自偏执和贪婪,偏执让很多人加杠杆赌自己的判断;贪婪就是不断拉高自己的预期,赚多少都不满足,最后全军覆没。

做投资,如果不能很好地借鉴别人的失败,很有可能这样的失败最终会落到你自己身上。

逻辑九:很多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公开观点都是类似赌马资料,中小投资者却习惯于抛开简单逻辑陷入复杂推理。

从笔者多年的观察,很多顶尖高手都喜欢旅游/太极拳/运动等,而且这批人往往具备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还有超出常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还有对操作的克制力。

这些能力都让他们能够在狂热的时候冷静,在恐慌的时候贪婪。笔者一直有一种直觉的判断,或许没有科学依据——健康和快乐往往是通向财富的重要桥梁。也就是说,修身决定投资成败。

逻辑十:一个人一辈子抓住5次牛市就可以基本财务自由,中小投资者却希望自己在每一天都是赢家。

最后一条是非常深刻的,说起来很简单:一辈子抓住5次股市绝望的机会,平均7年一次的话,35年就能收集5次。再假设5次都是翻倍的机会,10万元的投资就会获得320万元的回报,对于普通人就可以衣食无忧地养老了。

中国股市近30年以来,有哪些市场现象和相对规律?

1、中国股市基本上还是政策市,特别是政治,经济政策对股市行情影响较大,尤其是短期。

2、中国股市行情和宏观经济面往往成反比,或者不同步,对中国宏观经济面好坏往往都是提前或滞后在股市反应。

3、中国股市是资金推动型市场,上涨行情往往都是真金白银花钱买出来的。

4、中国股市在牛市时往往会涨过头,在熊市时往往也会跌过头。

5、中国股市经常消息满天飞,但多数消息往往都是预谋策划出来的。

6、中国股市炒股不讲究方法,只讲究结果,能长期稳定多数盈利的办法都是好法,交易过程的对错,一定时期内的结果成败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7、中国股市大多是散户,随大流操作最终往往盈少亏多。

8、中国股市不是投资市,但也不是单纯投机市,很多时候都是投机和投资互相转换的,重要的是,分清哪个阶段可以投资,哪个阶段可以投机。

9、中国股市往往都是在绝望中见底,在犹豫中上行,在疯狂中死亡。

10、中国股市当市场看多与看空分歧人数差不多时,往往行情都没有结束。但当大多数人对未来看法都一致时,往往预示着行情(上涨或者下跌)即将要结束。

11、中国股市中没有永远的赢家,谁也不能做到所有的交易都能成功盈利,要做的就是尽量让盈利多过亏损。

12、中国股市在大牛市时就像下雨,如果雨下的够大,最终几乎所有的坑洼基本都会被填平。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会涨,只是发生的时间段稍有错差,涨幅大小不一样而已。

13、中国股市里,市场永远是对的,如果老是亏损,还是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14、中国股市炒股炒的都是预期,往往预期利好形成事实都是顶部,预期利空形成事实则是底部,特别是个股更是如此。

15、中国股市在牛市时,利空也是利好,利好是更大的利好。反之,亦然。

16、中国股市,大盘是大环境,绝大多数个股的长期走势都是与它相同或相近的。

17、中国股市无绝对,以上各条也是这样,不一定都绝对是,也仅仅是大多数情况下如此。

在中国股市,散户炒股几大致命错误:

在股市中,有很多的投资者认为只要拥有了很多的股票基础知识,积累一些实战经验,就能够在股市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其实不然,在股市中,如果你只有这些客观性的知识以及经验,是不能盈利的。更重要的是投资者主观心理,这也是很多的投资者屡次失败的原因。因此,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炒股的几大致命错误,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1.事后聪明偏见

在股市中,投资者必须有敏捷的反应能力,否则的话就会容易出现了事后聪明偏见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在股市屡见不鲜。那么,何为事后聪明偏见呢?一般来说,它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利用事件发生之后的结果去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而它常常让当事人在事发的时候手无足措,反应迟滞。但是,在这件事情过后,人们仿佛醒来的精灵一般,又开始有了很多的想法,而且显得非常聪明。这种现象常常让很多的投资者亏损巨大,事后又开始后悔不已。

2.过度敏感效应

在股市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那就是过度敏感效应。往往这样的投资者有着非常敏感的感知能力,它会从一些小的事情上体会到很多。一旦他们有所体会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做出反应,或者是坐立不安,或者是惊慌失措。而这些事情在他人的眼中,却并没有如此的严重。那么,什么是过度敏感效应呢?一般来说,它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倾向于高估与夸大刚刚发生的事件的影响因素,而低估影响整体系统的其他因素的作用,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并对此作出过度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在股市中,反应灵敏是非常有利的,但是过分的敏感就会造成很多的负面效应。

3.信念固着现象

信念固着现象是指人们一旦对某项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它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越是极力想证明自己的理论与解释是正确的,就越是对挑战自己信念的信息封闭。

信念固着现象是股票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股票投资者往往倾向于预测股市的涨跌与股票价格的波动,各类证券分析机构也通过预测股价波动获取收益。然而,人们往往会落入信念固着的思维陷阱,在满仓时忽视下跌信号的出现,而在空仓时忽视上涨因素的累积。巴菲特看透了这一思维误区,主张理解投资与投机差异,认为应理性投资而不应非理性投机。应当说,这就是巴菲特法则的思想精髓--价值投资。

4.过度自信倾向

过度自信倾向是指人们在对过去知识进行判断中存在智力自负现象,这种现象会影响对目前知识的评价和未来行为的预测。尽管我们知道自己过去出过错,但我们对未来的预期仍然相当乐观。造成过度自信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在他们完全正确的时刻回忆自己的错误判断,从而认为这只是偶然发生的事件,与他们的能力缺陷无关。

稳定盈利需要做到哪些事

抓住机会 追涨杀跌

许多股评人士总是劝戒股民切忌追涨杀跌,应以观望为主,这使一些股民往往驻足不前。其实,无论是股市大幅震荡时,还是大盘横向整理时,获利机会仍然很多。关键在于抓住机会,善于在资金运动中获得差价。尤其是在近期炒作中,机构采用了弃 大盘、炒个股(板块)的操盘思路。一天上涨10%的个股即使在下跌行情中也能觅得到。由于机构炒个股,一般持仓量都很大,进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股民若能以敏锐的观察力,尽早发觉,抓住机会追涨杀跌,还是可以获利的。

及时换筹 避免套牢

做股票切忌一味死守教条。因为市场热点大多是机构为营造炒作个股的氛围而挖掘出来的。经过大造舆论和一段时间的炒作后,机构一旦撤庄,这个题材必将被市场所抛弃。所以做股票不必相信这题材、那概念,只把它作为市场热点,积极参与就是了。若发现交投已逐步趋弱,则应及时退出。此时,市场肯定又有新的热点产生,因为机构是不甘寂寞的。如果股民执意等待这类股票,不到成本不出货,那么等待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因为恶炒过的个股,上档套牢盘重重,没有哪个机构愿意充当“轿夫”角色。只有及时换筹,并且顺势而为,才能保证多赢少亏。

以熟为重 半仓长线

时下流行一种古风就是伯乐辈出。应该承认,发现一匹黑马,无疑挖掘到一口金矿。但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发现一匹黑马并骑上它,恐怕很不容易,所以盲目人骑瞎马的悲剧比比皆是。笔者认为中小投资者炒股应抓住一只自己熟悉的、且股性较活跃的股票运作。具体做法是用一半的资金,专买一只股票,高抛低吸。之所以坚持半仓,是可以在持续上升的趋势时,分批追加持有;在不断回调时且未知底部时分批补入,可以摊低成本。而只做且专做一只股票的好处是,既避免了精力的分散无暇顾及,又不会因个股无序炒作带来的此赚彼亏的结果,更可熟知其阻力位、支撑位,比较容易进出自如。

树立自信 逆水行舟

股市有句名言:“最好的顾问是自己”。作为中小投资者,应当坚信自己每一次作出的投资决定都是正确的。唯有这样,才能不产生任何无益无用的沮丧或懊悔。在如此良好心态的基础上,如果再辅以“多头行市不做多”,“空头行市不做空”的逆向运作,同时在指数与股价上设定上限与下限,到上限再好也要抛,在下限再跌也要买,不拘泥一时的涨涨跌跌,相信还有什么能妨碍你成为驾驭市场的强者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