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执著 乐享人生
前几天和好友吃饭,聊到《金刚经》中提到的“无住生活”,说到生活中不要执着(住就是执着),要放下。朋友笑着引用修行人问大师的话:“你光说让我放下、放下,我放下这个,你能给我个更好的吗?若不能,我凭什么放下?”让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与“四大名著”之间的故事。
似乎打记事起,每年过年都能在电视上看到《西游记》,而且百看不厌,后来才知道它是我们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于是便对另外三部充满了期待。初二假期回到乡下,正赶上电视上放《水浒传》、《三国演义》,一看就来了兴趣,可惜看了没几天发现,晚上动不动就停电,好好的电视剧动不动就断篇,感觉卡在中间,继续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着实让人难受,等到开校一返城,就立马买来了这两部电视剧的原著。那时在叔叔家借宿,叔叔担心我沉迷小说,耽误中考,并不支持我看这些书,我也不敢正大光明在家看,每次一有空就偷偷读,不到三月就把两本原著看完了,书读的倒是过瘾,读完之后却发现内心不舒服了,总觉得结局太气人。《水浒传》中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日子过得好好地,硬是被宋江这厮的招安给葬送了,没几个善终的,还不如和方腊联手把腐败无能的宋朝给灭了。《三国演义》自己看好的桃园三兄弟、诸葛亮一个个凄凉收场,蜀国也被枭雄所并,真是气煞我也。
等到初三毕业,便一口气买来了“四大名著”的另外两本,先花了两周左右的时间细细看完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看的兴致昂然,不曾想后四十回越看越凄惨,看到最后贾府家破人亡,迅速衰败,感觉想死的心都有,感慨良久,好几天缓不过劲,总感觉不应该。后来看到有人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才感觉似乎可以接受了。再后来了解到《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亲身经历了由富贵坠入穷困潦倒大起大落的悲欢离合,才创作出了“悲凉之雾锁红楼”的悲剧,也就慢慢释然了。
看完《红楼梦》之后不久,又把《西游记》从头读到了尾。因为结局比较好,加之几乎每年过年都会看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所以看书的过程中就感觉电视剧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神佛菩萨和妖魔鬼怪似乎都跃然纸上,很是鲜活,同时也没什么悬念,所以看完印象也不是太深,只是觉得很好玩。
时光飞逝,距离初中时通读“四大名著”已过去20多年,回首“四大名著”,发现自己还是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印象比较深,当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被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视为真正意义上悲剧中的悲剧——《红楼梦》。多年的读书经历和影视作品、舞台剧观赏体验,也让我发现似乎世界上公认的传世经典大多都是悲剧,一度让我怀疑是不是没有经历生离死别、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人生都不正常、不圆满,好奇怪!直到最近读到《金刚经》中的一句话,我才恍然大悟这其中的缘由。《金刚经》讲:“不应住色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即人生不应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不应执著于物质的生灭而心生憎爱,随缘体验即可。普天之下本身就没有什么能住的、不变的,如果非要执著,就会苦。如果住色生心,虽种种勤苦修行,心垢不除,终无幸福可言。个人认为中国四大名著除了《西游记》,其余三部都以悲剧收场,自己之所以看完会悲伤主要原因就是入戏太深,住色生心,执着于书中的人物、家、国的顺境,一旦剧情发生变化,就开始心生不舍、厌恶。回到现实生活中,尽管知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一切都是变化的,但是面对人生剧情的变化,我却还是习惯于执着,执着于过去的美好,住色生心。或许正因悲剧的作品暗合了人们的执著心,让人欲罢不能,久久不能释怀,才造就了传世经典大多为悲剧的奇观。当然这并不是说悲剧就比喜剧差,因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中性的,本身并不自带属性,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当事人怎么看待,悲剧可能让人心灰意冷、龟缩一生,也完全可能震撼人心、启迪智慧。正如曹雪芹所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面对书中情节和现实境遇,如何看待,怎样解读其中的意味,能有什么样的收获完全取决于自己。
回到朋友分享的对话:“你光说让我放下、放下,我放下这个,你能给我个更好的吗?若不能,我凭什么放下?”凭什么放下?这的确是个好问题。是啊,凭什么呢?要弄清楚凭什么放下,首先得弄明白放下什么?放下什么呢?放下分别执着妄想,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自己执着的限制性信念。关于“放下”,个人感觉本身就像是一个悖论,我们之所以过得不如意就是因为自己住色生心,执着的太多,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没得到。本来是大海、是造物主本身,却被自己的创造物、环境所束缚,以为自己只是小水滴,越执着越受限,越匮乏,冥行妄动,费了老鼻子劲,到头来发现一场空,最后连小水滴也被折腾没了。事实上只有放下不属于我们的,才会发现每个当下我们都已具足足以支持自己体验当下的一切,只有安于当下的内在状态和外在境遇,才有可能获得我们真正想要的,只有无住生活,放下不合天理的人欲,才能为心松绑,获得新生,只有不断放下幻象,我们才能回到真相,回到本自清净、能生万法的自己,过上自在幸福的生活,就像《道德经》中讲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要合道幸福生活,就要不断做减法,放下执著,无所执著,便可无入而不自得,自然而然乐享人生。
最近在微信群中无意中看到一段话,刚好可以用来说明凭什么放下,特引用如下:
“有人问:‘你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
答:‘什么都没有得到。’
再问:‘那您还学习做什么呢?’
再答‘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愤怒、纠结、狭隘、挑剔、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减法,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能放下,也就能真正拥有。”
个人认为,放下就凭这个。
看完此文,关于放下,不知您有何感想呢,如有触动,诚挚邀请您在评论中分享您的感想或是相关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修习放下,好吗?谢谢!同时祝愿您在放下的道路上越走越自在,越走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