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一遍,不如一书百遍:3R阅读法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1868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读完不能自主运用知识,叫浏览。 ”
这是屠夫的第 109 篇原创,全文 3400 字
阅读时间 7 分钟,建议先【浮窗】后阅读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最近两周开启了“认知和学习”的话题,希望能帮大家治好“学习困难症”。
说到学习就不可能绕过阅读。
无论是应试类学习(比如为通过注册会计师或是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还是应用类学习(比如学Python),“看书”都是绕不过的坎儿。
就算现在我们越来越少读纸质书,越来越多地进行电子化阅读(电子书/资讯App/基业长红1868……),依然是在阅读。
只要是阅读,就有提升效率的方法。
屠夫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普适性的方法,今天分享给大家。
01:不是“读完”,是“读进去”
一个朋友曾问过屠夫:
那本书,我和你都看过。
可我看完不久就把内容忘光了,
为什么你却能记得那么清楚,
甚至对里面的知识点运用自如?
答案很简单:一般人只是【读完】一本书,不是【读进去】一本书。
读完一本书不难——快速地拨动书页,抵达最后一页就完事儿了。
读进去一本书却不容易——你需要真正吸收书中的部分知识,今后可以自主地调用这些知识,也就是所谓的“知识内化”。
实现知识内化有一个前提、一个要素和一套方法。
一个前提,是带着投资的心态和思维,这是《投资式学习》里讨论的话题。
一个要素,是以习惯来驾驭学习,这是《你不懒,你只是输给了习惯》里讨论的话题。
一套方法,就是“基于重复”的3R阅读法。
3R,其实是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Rush / 快攻
Repeat / 重复
Rephrase / 重述
让我们一个一个来看。
02:Rush / 快攻
玩过游戏的朋友可能知道,有种战术叫开局Rush(开局快攻)。
一局游戏伊始,不投入过多资源发展,而是快速组建出第一波攻击小队,达到骚扰和打断对手发展的目的。
读一本全新的书,最好从快攻开始。
读书的第一遍,屠夫会把时间限制在7天之内。
具体周期视乎每天阅读时间长短和书本厚度的不同而不同,但最长周期一定不会超过7天。
在这一遍里,屠夫既不要求读懂,也不要求记忆,只是以最快的速度“扫”过整本书。重点留意章节标题和作者观点,直接跳过案例和分析说明。
可能有同学要问:
囫囵吞枣地读完第一遍,
有任何作用吗?
当然有,而且作用很大。
一方面,快攻可以给我的大脑留下印象。
印象这个东西很奇怪,它往往不是清晰和具体的,反而是模糊和感受性的,可以打破我们的陌生感。
就像会蛙泳的人再学自由泳会容易很多,因为ta对游泳这件事“有印象”。
当我们对一种知识(无论新旧)已经有过印象,学的时候就会轻松很多。
另一方面,快攻可以击破我们的心理防线。
学习也好,读书也罢,这些事总给人以严肃和困难的气息,让人心生畏惧、望而却步。
“读一本从未读过的书”给我们带来的心理负担,要远远大于“读一本已经读过的书”。快攻,就是为了尽快达成“已经读过”。
当这本书由“从未读过”转变成“已经读过”,我们心里的畏难情绪也会大大降低。
是的,我们自己击垮自己的心理防线。
也正因为上述两个作用,第一遍的快攻,必须在7天内完成。
快攻只有一个要求:快。
既不允许理解书中内容,也不允许记忆书中内容,更不允许做任何笔记和标注。
当你完成了这第1个R后,就可以来到下一阶段了。
03:Repeat / 重复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屠夫认同前半句——重复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塔勒布也曾说过,相较于“3本书各读1遍”,“1本书读3遍”的收益要大得多。
“重复”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新老知识建立连接,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
3R阅读里,快攻只是热身。热身运动用时不应当超过正式运动,所以前面一再强调快攻一定要“快”。但是到了Repeat(重复)里,快慢就没有固定的说法了。
进入到重复阶段,意味着这本书至少已经被读过一遍了(Rush阶段),这时我们不再是囫囵吞枣,而是要穿过纸面文字,真正地理解和吸收。
这时你的任务不再是“留下印象”,而是对书本内容进行【解构】。
当我们尝试理解和吸取新的知识时,都离不开对知识的拆解和细化。
这种拆解需要基于知识架构进行,“书籍目录”就是知识架构的一种具象化。而且,越是复杂难懂的专业书籍,其目录就越能将知识架构描绘清楚。
因为有第1遍的快攻,这时我们可以带着知识的印象来重新审视一遍目录,尝试理解整个知识架构,你对这本书的认识就加深了一层。
在全书层面进行解构后,我们还要借助“印刷字体”对每一页的具体内容进行解构。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不同字体,表示不同内容类型。
【1】大小标题往往是概念或观点
【2】普通字体一般是解释说明
【3】斜体或大框常常是举例
有的书还会用加粗或者更丰富的文字表达方式,但上述3种最为常见。
大小标题通常惜墨如金,信息量最大但是字数最少;
解释说明是对大小标题的扩展,好让人不会云里雾里;
举例子则是帮助我们将知识和实际结合,理解应用场景。
看出来了吗?
【1】是最为重要的干货,浓缩过的精华
【2】是帮助你理解【1】的
【3】则是帮助你理解【1】和【2】的
当你完成解构后,对看书的视角就不一样了。
在重复阶段里,你会根据解构的结果更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阅读节奏。已经了解甚至熟悉的章节可以快速浏览;生涩难懂的部分可以细看解释说明和举例。正因如此,重复阶段的阅读时间可长可短。
但总的来说,屠夫建议在这个阶段不要苛求一遍解决所有问题,而是多读几遍——所以才叫重复。
04:Rephrase / 重述
大部分人看书,读完的效果是:
啊,这个知识我有印象……
但是我忘了后面还说什么了。
因为大部分人都把书中内容都理解了,就觉得“读完了”。
大错特错。
经过上一阶段“重复”,我们已经将知识解构到可理解的最小单元,通过解释说明和举例子来强化了这些知识,但这只是“把知识打散”。
如果没有输出来倒逼,那么这些打散的知识就只能碎片化地存储在脑海里。这样会导致两种结果:
【1】随着时间流逝,知识碎片渐渐被淡化直到遗忘
【2】我们无法自由地调用这些知识,因为不成体系
读完不能自主运用知识,叫浏览。
阅读本身只是手段,屠夫一直认为,阅读的效果以【能否自主调取知识】来衡量。
一句话概括:
输出,是衡量阅读效果的唯一标准。
3R阅读法里的Rephrase(重述),就是一种输出。
这里说的重述,并不是要你重新写一本书出来,是要将上一阶段里经过“解构”打散了的知识,通过搭建框架进行【重构】。
重构可以分成两方面:内重构和外重构。
内重构,是对新知识进行梳理。
这个过程并不复杂。我们可以参考书籍目录,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出一张思维导图(Mind Map),将书中重点按树状结构组织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一次强化了对知识的记忆。建立梳理后的知识不再碎片化,而是依照我们自己的逻辑来存储,将来调用的时候就可以“举一反三”。
外重构,是将新老知识进行连接。
将每一次学到的知识都孤立地封装在一个个箱子里,那是死读书。
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建立连接、寻找共通点,是可以实现1+1>2的。
当年屠夫初次学习消费者行为学,很快就发现,里面有许多知识点并不陌生:
个体心理研究:组织行为学里有类似内容;
消费决策过程,营销管理里有类似内容;
如何影响决策,谈判和影响力里有类似内容……
屠夫将“老知识”迁移到“新场景”下,以更高的效率完成新的学科学习。
这个重构的过程就是搭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从而完成知识的重述——用自己的框架,将知识重述一遍。
05:写在最后
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3R阅读法:
Rush / 快攻,用最短时间完成第1遍阅读
Repeat / 重复,对知识进行解构和抽取
Rephrase / 重述,用自己的框架重构知识
快攻要“快”,目的是留下印象和解除恐惧;
重复要“准”,目的是抓取主干和理解吸收;
重述要“活”,目的是连接新老和灵活运用。
从《投资式学习》到《你不懒,你只是输给了习惯》,屠夫分别从“道”和“术”两个层面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今天的3R阅读法,是“法”的层面。
开卷有益,“多读书”本身并不会导致“死读书”。
不得其道、不得其术、不得其法的阅读,才是“死读书”的根源。
反过来说,书读得少,并不能证明你更聪明。
就好比:开车本身没有问题,违章驾驶才产生问题。
正确开车的情况下,开的时间越长,越是可靠的“老司机”。
习惯违章的情况下,开的时间越长,越是危险的“马路杀手”。
反过来看,很少开车的新手,就代表ta开车很可靠吗?
如此简单的一个逻辑,读书无用论者居然都弄不清楚。
今后,大家应该能分辨谁才是死读书了吧?(大笑)
想和屠夫聊更多?
【长按】识别,【关注】加群
***
精华回顾
***
[ 作者简介 ]
屠夫1868,一个秉持价值理念、专攻资产配置、追求财务自由的量化投基者。
更多投资思考、心得分享和「半天候资产配置」在【基业长红1868】更新,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