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学习工具之翻外篇1:知识创造螺旋
这里讲的知识创造螺旋其实是一种组织学习模式。这里也解决了我的一个困惑,当年在读工商管理这门课程的时候,毕业论文里面写到创建学习型组织,但是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我已经记不清当年论文是怎么写的了。
而这位篇“知识创造逻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或者说直接解决了多年前我那篇论文的话问题。
我们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之间多次轮次转换的螺旋过程,这个过程就叫做知识创造的螺旋。
第1步的话是向师傅学习师傅做示范教导徒弟,然后师傅的按摩知识变成了徒弟的按摩知识,这一部叫共同化形成的知识叫共感知识。
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师傅,让有经验的老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教,就是帮传带新员工。这里需要一个机制的设设定,如果没有一个很好激励机制的设定,那么这第一步是无法落地的。第一步如果无法落地,那么后面就无从谈起。
第二步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写出来,这是把按摩知识变成形式,只是比如丰田公司要求,不管是在工厂里还是在办公室里,所有岗位都要写成白纸黑字的工作操作标准,这一步叫表出化,形成的知识叫概念知识。
这一步的话其实也就是看板管理,这里要求企业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的改造,如果背后没有信息化数据化的改造的话,这一步的效率以及执行落地会大打折扣。
并且现在企业的话已经到了云的阶段,就是大家可以实现语音连接,云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重要到什么程度?它让微软重新变成市值破万亿的伟大公司。为什么亚马逊和阿里巴巴同是电商公司,并且亚马逊的净利润还没有阿里巴巴高,但是亚马逊的市值却是接近阿里巴巴的两倍,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亚马逊的云服务超过阿里巴巴。当然还有两个还有两个原因,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以后做分享。
如果说第1步是把个体智慧传递给另外一个体,第2步则是法个体智慧,保存固定下来成为企业智慧。这样不会因为某个员工的离职而导致对公司产生负面的影响,产生损失。那么第3步的画册是把每个个体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这不叫联结化形成的知识叫系统知识。
未来如果要建立知识创造型的企业的话,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首席知识官。
第4部的话就是从第3步的系统知识中开始学习,再回归到每个个体,让第3步形成的系统形成的云,形成的中枢,形成的中台,然后去赋能每一个个体。
然后个体的成长,个体的强大业务再进入一个新的4部的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这样会让组织形成强大的,甚至有可能实现第一曲线到第二曲线的非连续性创新。